弥勒学院外援女,弥勒学府外来女生
这事儿还得从上周的篮球赛说起。我们弥勒学院的体育馆里人声鼎沸,比分牌上的数字咬得死紧。
中场休息时观众席突然嗡嗡作响,好多人都伸着脖子往球员席张望。穿着我们学校队服的几个陌生面孔正在系鞋带,其中那个高马尾女生特别显眼。
newcomers
小道消息传得比哨声还快。有人说这是体育特招的交换生,也有人信誓旦旦说在省青年队见过那个高马尾。我盯着那个女生看了好久,她正弯腰系鞋带,手腕上缠着厚厚的肌效贴。
下半场开始五分钟,她就带球连续过了叁个人。场边瞬间炸了,连隔壁场地打羽毛球的大爷都凑过来看热闹。说真的,她那套动作确实专业,和我们校队那些野路子完全不是一回事。
比赛结束后,我在更衣室门口偶然听到教练说话。“人家是来交流学习的,”教练抹着汗,“别总盯着外援不外援的。”这话听着挺有意思,既然要交流学习,怎么偏偏挑联赛关键场次上场呢?
后来在食堂碰见过那个高马尾几次。她总是单独坐在角落,面前摆着严格搭配的营养餐。有次我端着餐盘经过,听见她在打电话:“妈,这边训练条件还行......就是同学们老用奇怪的眼神看我。”
前天体育课老师突然提起这事,说学校正在试点新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。不过具体怎么回事,老师也没细说,就让我们多包容新同学。可这话说了等于没说,大家心里都明白,这分明就是弥勒学院外援女嘛。
昨天班群里还有人发照片,说在省训练中心看见那个高马尾了。照片有点模糊,但能认出是我们学校的校服。底下留言瞬间刷了屏,有人说这是学校的战略调整,也有人说这对本校学生不公平。
今天早上跑操时我又看见她了,独自在操场角落做着拉伸。阳光照在她身上,拉出长长的影子。我突然觉得,或许她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早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竞技压力。
教学楼公告栏今天贴了张海报,用很大的字体写着“欢迎交流学员”。但大家都心照不宣,该训练训练,该比赛比赛。只是每次她上场,观众席的议论声总会突然小下去,然后又慢慢大起来。
要说这事儿最后会发展成什么样,现在谁都说不准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弥勒学院外援女这个话题,估计还得在校园里热乎一阵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