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们约茶上课,图们品茶学习班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10:56:39 来源:原创内容

周末清晨的图们江畔还泛着薄雾,老王提着茶叶罐匆匆走过石板路,巷尾那间挂着“茶学社”木牌的院子已经飘出缕缕茶香。推门进去,七八个茶友正围着长桌忙碌,有人称茶,有人温杯,桌上青花瓷盖碗排成了雁阵。“哟,王老师来了!”穿靛蓝布衣的年轻人笑着迎上来,“就等您的凤凰单丛了。”

茶香里的特别课堂

这可不是普通的喝茶闲聊。老王放下茶叶罐,从背包掏出笔记本:“上周咱们学了乌龙茶的摇青工序,今天来个实战——同一款茶用叁种水温冲泡,大家尝尝区别。”他边说边拎起铜壶,热水冲入盖碗的刹那,兰花香随着蒸汽腾起,满室清芬。坐在窗边的李阿姨探过头:“我在家泡这茶总带涩味,原来是用滚水闷太久!”

这样的图们约茶上课场景,最近在边境小城图们悄然流行。没有严肃的课桌椅,不需要考试评分,大家围着茶席坐下,既是品茶会又是手艺课。老茶客带来藏了十年的普洱,年轻人分享网红冷泡法,连韩国客商都好奇地加入,用生硬的中文问:“这个...茶膏...怎么化开?”

穿布衣的年轻人叫小朴,是这场图们品茶学习班的发起人。他在首尔留学时发现,很多韩国同学对中国茶充满好奇,却苦于找不到系统学习的途径。“既然咱们图们是边境口岸,不如把茶桌变成文化窗口?”他去年回乡改造了祖宅,木架上摆着云南茶饼、景德镇瓷器和朝鲜族彩绘茶盘,意外地吸引了不少中外茶友。

此刻茶席间正热闹。韩国客商金先生举着品茗杯端详:“我们泡人参茶都用玻璃壶,没想到紫砂壶泡岩茶更香。”老王接过话头:“要不怎么说器为茶之父呢?上次用朝鲜族铁壶煮老白茶,茶汤特别绵滑...”话音未落,旁边梳麻花辫的姑娘已经架起手机:“各位茶友看过来,现在演示潮汕工夫茶的‘关公巡城’!”

窗外飘起细雨,茶室里却更暖了。小朴往炭炉里添了块核桃炭,慢火煨着的陈皮普洱咕嘟冒泡。李阿姨正在教金先生用茶针撬茶饼,手法轻柔得像在解九连环。老王盯着杯中打转的茶毫忽然感叹:“你们发现没?同样是大红袍,在江边喝总会多分清冽气。”或许这就是边境茶席的妙处——茶汤里淌着图们江的水韵,茶香中混着异国飘来的风。

雨声渐密时,茶席已摆出第五道茶。小朴端来撒着松子的打糕,金先生掏出印着韩文歌谣的笔记本,说要学唱中国茶谣。麻花辫姑娘的直播界面不断跳出留言,有延吉的网友问下周能不能来体验。老王摩挲着温热的杯壁,想起二十年前在江对岸用搪瓷缸喝粗茶的往事。那时他从未想过,有朝一日能在故乡的茶香里,见证一片树叶如何泡开千般滋味,万种情谊。

铜壶又响了。这次是云南来的滇红,琥珀色的茶汤注入白瓷杯,像夕照洒在图们江面。有人说起长白山的野生茶,有人计划中秋办场中韩茶会。茶席间飘着的早已不止是茶香,还有那些跨越山海的对话,以及寻常日子里的小小奇迹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