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祥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邻近区域相似别称
一个别称的流传
在凭祥大学城附近,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就在学生之间口耳相传起来了。你问十个同学,可能有八个都听说过,但真要刨根问底,问问这名字到底怎么来的,大家反而会愣一下,然后笑着说:“好像一直都这么叫吧?” 这种模糊的共识,恰恰是校园周边文化最有趣的地方。
我第一次听到这个称呼,是大一刚来的时候。有学长指着一片区域说:“晚上要是去‘炮楼’那边,可得注意安全,挺乱的。” 当时心里一惊,还以为是什么军事遗址。后来才知道,那里指的其实就是大学城周边那片比较老旧、出租房密集、生活设施繁杂的街区。楼都不高,外墙有些斑驳,因为租金相对便宜,聚集了很多做小生意的、刚毕业的年轻人和一部分学生。这些楼房密密麻麻地挨在一起,从远处看,轮廓还真有点像老式的炮楼,孤零零地立在那儿,透着点沧桑和神秘感。
名字背后的生活图景
“炮楼”这个说法,听起来有点戏谑,甚至带点儿不太正经的意味。但待久了你会发现,这个称呼背后,其实是鲜活的、热气腾腾的市井生活。白天,这里各种小吃店、奶茶店、小网吧、打印店都开了门,学生们叁叁两两,穿梭其中,填补着校园生活之外的空白。到了晚上,烧烤摊的烟火气升起来,更是另一种氛围。它可能不那么光鲜亮丽,却实实在在是许多学生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是青春的另一个注脚。
那么,除了“炮楼”,邻近区域还有没有类似的称呼呢?当然有。你可能会听到有人把那片再往外一点的,新建了不少公寓楼,环境稍好一点的地方,叫做“升级版炮楼”或者“小白领据点”。这名字就形象多了,意思是那里居住条件好了些,租客也多是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,少了些“炮楼”的江湖气,多了点规整。还有人直接把大学城西南角那片以廉价宾馆和小影院闻名的区域,起了个更直白的外号,叫“约会圣地”。这些称呼,都带着学生们特有的调侃和敏锐的观察力。
这些民间自发产生的称谓,其实很有意思。它们没有出现在任何官方地图上,却比路名更精准地刻画了一个地方的“性格”和功能。“炮楼”指的不只是几栋楼,更是一种特定的生态:拥挤、廉价、方便,充满了人间烟火和各种各样的故事。它可能代表着一些人的迷茫时期,也可能承载着另一些人的奋斗起点。每个在这里生活过的学生,心里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“绰号地图”,这些地图交织在一起,就构成了大学城周边最生动的图景。
当然,也有人不喜欢这种叫法,觉得它带着偏见,不够尊重。这种看法也完全可以理解。一个地方的称呼,往往反映了不同人群对它的复杂感受。但不可否认的是,像“炮楼”和“小白领据点”这样的词汇,已经和这片土地深深绑定,成了特定时期、特定人群的共同记忆。它们就像一个个文化标签,贴在了城市发展的脉络上。或许再过几年,随着城市改造,“炮楼”区域会焕然一新,这些称呼也会慢慢消失在时间里。但至少现在,它们还在学生的言谈笑语中鲜活地存在着,讲述着属于这里的、未被完全书写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