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国女骑手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,女骑手订单少如何应对
宁国这地方不大,街上总能看见几个女骑手骑着电驴穿梭。最近听不少人嘀咕,说现在单子少了,有个姐妹甚至一小时才接着一单。这情况,确实让人心里发慌。
骑手小李把车停在树荫下,掀开头盔面罩擦了把汗。“您看这手机,半个小时都没响过了。”她指着屏幕上的接单页面直叹气,“以前午高峰根本停不下来,现在倒好,都能抽空刷会儿短视频了。”
单子都去哪了
说起来,订单减少还真不是一两个人的感觉。本地的餐饮店老板老张也发现了变化:“店里堂食的人没少,但外卖订单确实降了两成左右。”他琢磨着,可能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己做饭,或者干脆走到店里吃,毕竟能省下几块配送费。
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原因——骑手变多了。去年疫情缓和后,不少行业不景气,很多人选择跑外卖过渡。小王就是其中一员:“厂里订单少,我就先出来跑跑,没想到骑手这么多。”新手老手挤在一起,系统派单自然就分散了。
女骑手有女骑手的办法
不过啊,女骑手们也有自己的高招。小李发现,她比男骑手更细心,经常能拿到打赏。“我总会多问一句‘需要帮您带瓶饮料吗’,或者把餐盒摆得整整齐齐的。”这些小事让她的好评率特别高,系统派单时好像也会多考虑她。
位置也很关键。小刘喜欢守在商业区边缘的那些办公楼下面:“白领们加班叫外卖的多,而且这些地方不少男骑手嫌上下电梯麻烦,不愿意去。”她眨眨眼,“这可不就是我的机会嘛。”
说起这个外卖一小时一单怎么叫的问题,其实骑手间有个不成文的约定——别死守在一个地方。老骑手会告诉你,如果十五分钟没单,赶紧换个区域。学校旁边、医院周边、新建的小区,这些地方都值得试试。
熬过平淡期
当然,最难熬的是那种等待的焦虑。手机静悄悄的,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心里那个急啊。这时候,有经验的骑手会找点事做:检查车辆电量,整理保温箱,或者跟相熟的商家聊聊天,没准就能接到他们平台的直接订单。
小杨上个月也经历过这种低谷,但她发现傍晚五点到七点这段时间,幼儿园、小学附近的托管班经常有家长点外卖。“他们接孩子回家,来不及做饭,这就成了我的固定客源。”
越来越多的女骑手开始结对子,组建了小群组。有人在城东发现单多,立刻在群里喊一声;有人在河西接到大单,也会及时分享。这种互帮互助,让她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了脚跟。
天气不好的时候,反而是她们最忙碌的时刻。下雨天,很多男骑手提前收工,但女骑手们准备了防雨装备,坚持在路上。“雨天的补贴高,而且顾客也更体谅,不会因为送达慢就给差评。”小李说着,抬头看了看天,“说来你可能不信,我现在倒盼着下点小雨呢。”
夜幕降临,宁国的路灯渐次亮起。女骑手们的电驴灯在街道上划出一道道流动的光带。单子多也好,少也罢,生活总要继续。她们在等待下一个订单的间隙,互相发条语音:“我这边有家新开的奶茶店,听说明天买一送一,应该会有不少订单。”
街角那家面馆的老板探出头来,朝路边休息的小李招手:“姑娘,我这有单要送,不远,就两条街,你去吗?”小李利落地戴上头盔,笑着应道:“去,当然去!”电驴轻巧地拐个弯,融入了夜色中的车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