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镇附近人100米约爱,附近百米相约见面
晚上十点半,手机屏幕的光映着小陈略显疲惫的脸。他刚加完班回到丰镇这边的出租屋,手指无意识地滑动着屏幕。就在刷新朋友圈的瞬间,一条定位在100米内的动态跳了出来:“有没有人也睡不着?”配图是小区对面那家亮着灯的便利店。
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自从半年前搬到这个靠近工业区的城郊结合部,他发现自己和周围人的距离变得很奇妙——明明住在同一栋楼,却要通过手机才能说上话。物理上的百米距离,和心理上的隔阂,形成一种奇怪的对比。
百米内的陌生人
丰镇这边新建了不少青年公寓,住着很多像小陈这样的年轻人。白天大家在各处上班,晚上回到各自的小房间。电梯里经常遇到,却从没人主动打招呼。直到上周叁晚上,他在公寓微信群看到有人问:“308的,你家电钻能借我用下吗?我在你楼下208。”这才发现,原来需要帮助的时候,最近的人就在百米之内。
说来也巧,那天借电钻的小王居然是他公司的外包合作方。两人在电梯里碰见时都愣住了:“原来你住我楼上?”从那天起,他们偶尔会约着去楼下烧烤摊喝一杯。这种相遇让人不禁去想,也许所谓的丰镇附近人100米约爱,不单指恋爱,更是人与人之间突然产生的联结。
便利店成了他们常碰头的地方。凌晨一点的关东煮,周末午后的冰啤酒,这些简单的相约见面,让原本单调的公寓生活多了些人情味。有次小王笑着说:“咱们这算不算把‘附近百米相约见面’变成日常了?”
确实,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人们习惯在网络上寻找远方,却忘了最近的可能就在隔壁单元。小陈开始留意到,每天早晨七点半,楼下总有个穿红裙子的女孩在等公交;晚上八点,叁楼会传来钢琴声。这些原本被忽略的生活片段,现在都变成了鲜活的画面。
有天夜里下雨,小陈从便利店往回跑,在公寓门口碰到那个常等公交的女孩。她没带伞,正望着雨幕发愁。“住几楼?我伞借你。”这句话说出口时,他自己都惊讶了。女孩愣了一下,笑着指指楼上:“就在你楼上,403。”后来他们成了偶尔一起拼单点外卖的朋友。
现在小陈养成了个习惯——每天晚上散步时,会特意绕到公寓后面的小花园。那里总有几个邻居在遛狗、聊天,有人种了一排薄荷,路过时可以闻到清爽的香气。这些细微的发现,让他感觉真正住进了这个社区,而不只是暂住在一个编号为506的房间。
手机又亮了,是小区篮球群的邀请:“明晚七点球场3痴3,缺个人。”发信人是住隔壁单元的爱打篮球的大学生。小陈回复了个“好”字,突然觉得,在这片被称为丰镇的区域里,那些百米之内的人和事,正在慢慢编织成一张温暖的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