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一夜倩找附近的女人,赤水夜寻佳人伴身旁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57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赤水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,河风裹着竹叶的沙沙声,把夕阳最后一点余晖也吹散了。我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,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。这个点儿,街上已经没什么人了,只有几家小酒馆还亮着暖黄的灯。

说实在的,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么。就是心里空落落的,像缺了块什么东西。白天在赤水河边看人钓鱼的时候,突然冒出个念头——要是这会儿有个能说说话的人该多好。不是那种客套寒暄,是能一起坐在河边,听水流声聊聊天的人。

夜风里的偶然

转过街角,有家叫“竹里馆”的小茶馆还开着。门帘是蓝印花布做的,被风吹得一晃一晃的。我掀帘进去,风铃叮铃响了一声。店里就叁两张桌子,最里头坐着个穿靛蓝裙子的女人,正低头泡茶。水汽氤氲着,把她半边脸都熏得朦朦胧胧的。

她抬头看我一眼,没说话,只是用竹夹子从茶罐里取了些茶叶。动作不紧不慢的,像是早就知道我会来似的。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,看着她把第一泡茶汤倒在茶海里,茶香就这么飘了过来。

“本地茶?”我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。

她点点头,把一小杯茶推到我面前:“赤水翠芽,今年清明前的。”声音轻轻的,像窗外竹叶摩挲的动静。

我们就这么认识了。她叫阿竹,是茶馆的主人。我说我在附近转悠,她笑了笑说:“这大晚上的,你该不会是在找什么人吧?”这话问得我一时不知该怎么接。

后来常去她那儿坐坐。有时候下午去,阳光透过竹帘照进来,在她手上跳动着光斑。她教我认茶叶,说赤水河这一带的土质特别,长出来的茶叶都带着点甘甜。我其实不太懂茶,就是喜欢看她专注沏茶的样子。

有天晚上下雨,我去得晚,店里就我们两个人。雨点打在瓦片上噼里啪啦的,她却说要带我去个地方。撑着油纸伞,我们沿着湿滑的石阶往山上走,最后在一处凉亭停下。从那儿能看见整个赤水镇的夜景,灯火在雨雾里晕染开来,像撒了一把碎金子。

“我小时候常来这儿,”她说,“觉得这些灯光像萤火虫。”

那天我们聊了很多。她说起以前在外地打工,后来还是决定回来守着这个老茶馆。我说起在城市里的忙碌生活,说起那种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的心情。雨声很大,但我们的对话却格外清晰。

现在想想,那晚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,或许真是在寻找什么。不过找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,而是一种能让人心安的感觉。像是在外漂泊久了,突然闻到炊烟的味道;或者走了很远的路,终于找到能歇脚的屋檐。

阿竹的茶馆还是老样子,蓝印花布门帘,竹制的桌椅。有时候我去,她正给客人讲茶;有时候她在整理晒干的竹叶。我们不再聊那些深刻的话题,更多的是说说今天河边的白鹭,或者新到的茶叶。但这种平常,反而让人踏实。

赤水的夜晚依然安静,只是我不再一个人沿着河岸漫无目的地走。偶尔会去山上那个凉亭坐坐,看镇子里的灯火明明灭灭。河风还是那样,带着竹叶和河水的气息,轻轻拂过脸庞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