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溪喝茶上课群,兰溪品茶学习交流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7 01:21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昨天老张给我发消息,问我周末要不要去参加一个活动。我正纳闷他又发现了什么新鲜玩意儿,结果他甩过来一个群名片——兰溪喝茶上课群。这名字可真有意思,喝茶就喝茶,上课就上课,怎么还凑到一块儿了?

怀着好奇心点了加入,群里正聊得火热。有人在分享今年春茶的口感,有人拍了茶具照片请教冲泡技巧,还有几位在讨论周末去哪家茶社实践。翻看群公告才发现,这个群已经组织了十几次线下活动,从茶叶品鉴到茶席布置,每次都有老茶客带着新手慢慢入门。

茶香里的相遇

周六下午,我按地址找到那家藏在老巷子里的茶室。推门进去,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。七八个人围坐在长条茶桌旁,正在试喝一款凤凰单丛。主持活动的陈老师朝我点头示意,顺手给我递来一个小茶杯。

“别急着喝,先闻香。”旁边穿亚麻衬衫的姑娘轻声提醒,“这款茶有天然兰花香,但水温把握不好就可惜了。”她示范着将公道杯稍稍倾斜,让茶汤缓缓流入品茗杯。我学着她的样子,果然捕捉到了那股若有若无的花香。

说来也怪,在这个兰溪喝茶上课群里认识的朋友,似乎都带着某种默契。大家不在乎彼此的职业身份,只关心眼前这杯茶泡得怎么样。新来的小伙子和退休的李老师能聊到一块儿,做滨罢的小王和开画廊的赵姐也能为某个冲泡细节讨论半天。

从喝茶到懂茶

第叁次参加活动时,我带了自家收藏的紫砂壶请大家鉴赏。没想到这把在古玩市场淘来的壶,竟被陈老师看出了门道。“这把壶的泥料不错,但要注意养壶的方法。”他边说边演示正确的温壶步骤,“就像交朋友,得了解它的脾气。”

这话让我想起刚加入兰溪品茶学习交流组时的自己,连六大茶类都分不清。现在虽然还算不上行家,至少能品出岩茶的岩韵,知道普洱的生熟之别。更重要的是,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古人说“茶如人生”。

上周我们尝试了宋代点茶法,那种需要耐心和专注的仪式感,让人不知不觉静下心来。磨茶粉时发出的沙沙声,茶筅击打茶汤泛起的沫饽,都带着某种禅意。快节奏的生活里,这样的时刻显得格外珍贵。

茶会结束后,几个相熟的组员照例留下来帮忙收拾茶具。窗外的夕阳透过竹帘,在茶桌上洒下斑驳的光影。我们约好下个月去茶山参观,亲眼看看茶叶从采摘到制作的全过程。

回家的路上,手机震动了一下。群里新成员小林正在请教该怎么选第一套茶具,马上有叁四个人给出了实用建议。看着那些真诚的回复,我突然明白这个群组最打动人的地方——这里不只是教人喝茶的地方,更是一个让传统文化在杯盏之间流动的平台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