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火车站300一次,赤水车站服务300一回
那天在赤水火车站门口,听见两个师傅靠在叁轮车边闲聊。一个问:“今天跑了几趟?”另一个摆摆手,咧嘴一笑:“老样子呗,赤水火车站300一次,跑完就收工。”这话钻进耳朵里,我当时就琢磨开了,这“一次”里头,到底装着多少故事?
说起来,赤水车站服务300一回这个价,在这儿好像成了个公开的秘密。不像大城市的出租车打表跳得人心慌,这儿的人认这个数。从出站口到市区那头,甭管你行李多还是少,老师傅们都是这个价。你要是问为什么,他们大概会一边帮你把箱子拎上车,一边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说:“这儿都这个行情,童叟无欺。”
车轮上的烟火气
我后来坐上了王师傅的叁轮车。车子不大,但被他收拾得挺利索。路上颠簸,他一只手稳着车把,另一只手时不时指给我看路边的老店。“那家米粉开了二十年”,“前面拐角那栋楼,去年才盖好”。他说跑一趟赤水火车站300一次,不光是运输费,还得当半个导游。有次拉了个外地客人,聊着聊着,直接把人带到了最好吃的豆花馆子,临走还教了句本地话。
这价格背后,其实是种默契。乘客不用费心讲价,司机也不用担心白跑。有个常年在两地跑生意的大哥跟我说,他每次从外地回来,就认准这个价。“你知道那种感觉吗?大晚上出站,有人按规矩收费,稳稳当当地送你回家,心里特别踏实。”
不过话说回来,这赤水车站服务300一回的规矩也不是铁板一块。遇到下雨天,或者带着老人小孩的,有些师傅还会主动少收个十块二十块。王师傅说得好:“钱是要挣,但人情味不能丢。这车站每天来来往往的,都是活生生的人,不是货架上的商品。”
我在那儿待了几天,发现这个价格已经成了本地生活的一部分。就像菜市场里西红柿三块一斤那么自然。 newcomers可能会犹豫,但老客都懂——这价钱里包含了从车站到市区的距离费,帮忙搬行李的力气钱,还有那些零零碎碎的本地资讯。要是遇到健谈的师傅,还能听一路的市井趣闻,比看地图APP生动多了。
现在想想,那个在车站门口听到的“赤水火车站300一次”,不单单是个价格标签。它像是这个小城递给每一位旅客的名片,上面写着这里的节奏、这里的人情,还有那种不紧不慢的生活态度。每个跳上叁轮车的人,都在这短短一程里,摸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