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阴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江阴周边是否存在200元真爱
那个午后的小面馆
昨儿在江阴周庄老街的面馆吃面,隔壁桌两个中年男人聊天飘进耳朵。一个说现在相亲见面,吃顿饭都要叁五百,另一个抿了口黄酒感叹:“江阴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”这话让我筷子停在半空,面汤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。
记得零几年刚来江阴工作时,南门八佰伴还没建起来。那时候谈恋爱,真能揣着两百块逛一天。青果路的奶茶五块钱一杯,中山公园划船二十,剩下的钱够在小吃摊点上两碗小馄饨,再加一笼刚出笼的汤包。女孩会仔细把找零理平整放回你手心,指尖的温度能留一路。
现在不一样了。上次帮亲戚家孩子介绍对象,小姑娘直接问电影院是不是滨惭础齿厅,吃完饭看了眼大众点评,说斜桥街那家日料店人均还不到两百。我听着心里咯噔一下——现在年轻人处对象,怎么像在完成消费指标?
不过话说回来,江阴周边是否存在200元真爱,这事还真不能一概而论。上个月在杏春站等车,看见一对小情侣在翻共享单车。男生突然跑向路边老婆婆的栀子花摊,五块钱买了串别在女孩手腕上。女孩子闻着花香笑得眼弯弯,比朋友圈那些晒名牌包的姑娘开心多了。
我认识个在长山开渔具店的老板,每天下午四点准时收摊。他说要赶在老婆下班前把饭做好,最拿手的是鲫鱼汤。有回我问他结婚时花了多少钱,他挠头笑:“她跟着我时,我连电瓶车都是二手的。”但现在他们在敔山湾买了房,阳台养着十几盆多肉。
黄田港公园有对天天散步的老夫妻。老头总拎着保温杯,走一段就递过去让老伴喝水。有次突然下雨,两人挤在一把褪色的伞下慢慢走,老头半个肩膀淋得透湿。这把伞我见过,超市特价十九块九。
或许我们都搞错了。爱情从来不是标价的东西,它藏在细节里——可能是早起熬的那锅小米粥,可能是深夜留的那盏小夜灯。现在人总把心意和金额划等号,却忘了感情需要的是时间,不是钞票。
江阴老城墙边的梧桐又黄了叶子。看着落叶想起面馆里那个问题,忽然觉得答案不在别处。当你不再计算投入产出比,当你愿意把最后一块钱掰成两半花,当你发现黄昏的云比网红打卡点还好看——那个瞬间,你就找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