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门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学院后街茶香闲叙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59:35 来源:原创内容

午后叁点的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上,我下意识地拐进了海门女子学院后街。这条窄窄的巷子像是被时光遗忘了,连空气都浸润着别样的温柔。

巷口那家叫"茉里"的茶舍已经开了十几年。推门时铃铛轻轻响动,老板娘正踮着脚擦拭青瓷茶罐。她回头看见我,眼角笑出细细的纹路:"还是老位置?"

临窗的座位能看见整条后街。斜对面的绣品店门口,两个女学生坐在小凳上绣手帕,针线在她们指尖翻飞。更远处,卖糖水的老伯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。这条街的节奏总是这样,慢得让人不觉放轻脚步。

老板娘端来白瓷盖碗,茉莉银针的香气随着热气袅袅升起。我看着她不疾不徐地注水、出汤,突然想起第一次来这里还是大叁的秋天。那时总爱抱着课本在这儿消磨整个下午,如今工作五年了,还是改不掉这个习惯。

茶香里的旧时光

"您知道为什么我们都爱来这儿吗?"隔壁桌扎马尾的女生忽然问同伴,"明明校门口新开了好几家网红奶茶店。"

短发女生吹开茶沫,若有所思:"大概因为...在这里喝茶不像消费,倒像回家?"

这话让我怔了怔。确实,在这条后街喝茶的感觉很特别。没有催促的店员,没有刻意营造的"网红"氛围,就连茶点都是老板娘自己做的桂花糕,偶尔还会烤焦边角。

记得有回碰上下雨,巷子里的积水漫过脚踝。茶客们索性都不走了,聚在店里喝茶聊天。老板娘搬出旧炭炉烘烤受潮的茶叶,满屋茶香混着雨汽,竟比晴天还惬意。

窗外飘来断续的钢琴声,应该是音乐系在练琴。琴声混着茶香,让整条后街都像浸在淡淡的蜜色光晕里。偶尔有女学生结伴经过,裙角扬起细微的风,带落几片梧桐叶。

穿格子裙的女生推门进来,熟门熟路地走到柜台后帮忙分装茶叶。老板娘朝我眨眨眼:"我女儿,毕业后留在学校当辅导员,下班就来搭把手。"

难怪。这条街的烟火气里,藏着太多这样的故事。那些在这里度过青春的人,终究舍不得离开。

夕阳西斜时,茶舍渐渐热闹起来。有刚下课的学生来买明日要用的茶叶,也有住在附近的老师来取预定好的茶具。老板娘穿梭在桌椅间,不时停下和熟客聊两句家常。

我慢慢品着第叁泡茶,忽然明白这条后街最动人之处——它从不刻意挽留什么,却让每个来过的人都自愿成为它记忆的一部分。就像这杯中的茶,初尝清浅,回味却绵长。

起身结账时,老板娘往我手心里塞了包新焙的茶叶。"带着吧,"她转身继续擦拭那些青瓷罐子,"秋天燥,喝这个润润。"

走出茶舍,晚风裹着茶香追出来,缠缠绕绕地飘向巷子深处。几个女学生坐在绣品店前的长椅上分享一壶茶,笑声惊起了檐下的麻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