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碑店水磨工作室喝茶,高碑店水坊品茶时光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36:42 来源:原创内容

推开高碑店水磨工作室那扇老木门,时光好像突然慢了下来。石磨转动时发出低沉的吱呀声,和院子里煮水的咕嘟声混在一起,听着特别舒服。店主老陈正不紧不慢地摆弄着茶具,抬头朝我笑了笑:“来得正好,水刚开。”

石头缝里飘出的茶香

我找了张靠窗的竹椅坐下,看着那个被磨得发亮的水磨缓缓转动。老陈说这磨盘是他爷爷那辈传下来的,磨出来的茶粉特别细。“现在都用电磨了,可那味道就是不对。”他边说边把刚磨好的抹茶粉舀进茶碗,动作慢悠悠的,像在做什么仪式。

水冲下去的瞬间,满屋子都是那种带着青草香的茶味。老陈用茶筅快速打着茶沫,手腕灵活得像在跳舞。“喝茶这事儿啊,急不得。”他把打好的茶推到我面前,“你看这茶沫,得慢慢打才能出这么细的泡沫。”

我抿了一口,味道确实和别处不一样——更醇厚,更顺滑。可能是因为石磨转速慢,不会产生高温,茶叶的香味保留得更完整吧。窗外偶尔传来几声响动,可能是邻居家的猫跳上了墙头,也可能是风吹动了屋檐下的风铃。

老陈又给我续了一碗,这次他换了个冲泡手法。“每批茶叶的脾气都不一样,”他若有所思地说,“得顺着它们的性子来。”这话听着挺有意思,原来喝茶不光是人在品茶,茶也在考验人啊。

午后阳光里的高碑店水坊

转到后院的高碑店水坊,又是另一番光景。几个年轻人正在水边凉亭里学着点茶,时不时传来轻轻的谈笑声。有位老师傅在指导他们怎么拿茶筅,怎么控制力度。“手腕要松,劲儿要匀,”老师傅耐心地示范着,“太用力反而打不出细沫。”

坐在我对面的姑娘显然是第一次来,她盯着茶碗里渐渐浮起的茶沫,眼睛亮晶晶的。“原来这就是宋代人喝的茶呀,”她小声嘀咕,“比想象中好喝多了。”她同伴笑着接话:“要是古代人都有手机,说不定也会边喝茶边刷朋友圈呢。”

阳光透过竹帘洒进来,在水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,也是这样的午后,外婆总是慢条斯理地泡着茶,跟我说些家长里短。现在想想,那种悠闲自在的感觉,和高碑店水坊品茶时光里感受到的,还真有几分相似。

老师傅开始讲起水磨的历史,说这套工艺能传到今天挺不容易的。期间停顿了好几次,好像在回忆什么,又像是在斟酌用词。“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这个的少了,”他轻轻叹了口气,“不过最近倒是来了几个感兴趣的。”

天色渐晚,茶会也接近尾声。老陈送我到门口,说下次可以做些茶点配着喝。“自己磨的茶粉做的糕点,味道很特别。”他站在暮色里,身后工作室的灯光暖暖地亮着。

走出院子好远,嘴里还留着淡淡的茶香。这条老街很快就要亮起路灯了,行人匆匆往家赶。而那座水磨工作室里,石磨应该还在慢悠悠地转着,守着属于它的节奏。今天的这趟高碑店水磨工作室喝茶体验,让我突然明白了——有些好东西,真的值得慢下来好好品味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