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义品茶上课,兴义茶艺学习体验
清晨的阳光透过木格窗,洒在古朴的茶桌上,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茶香。我坐在兴义这家茶馆的教室里,心里既好奇又有点忐忑。老实说,来之前我对兴义品茶上课的理解还停留在“泡杯叶子水”的层面,直到老师将第一泡茶汤倒入品茗杯,那股清冽的香气窜入鼻腔,我才意识到,自己之前错过了多少精彩。
教我们的是位姓陈的老师,说话温和,手上动作却干净利落。他一边温杯烫盏,一边和我们聊着:“很多人觉得喝茶就是解渴,其实不然。你看这片叶子,”他捏起几根蜷曲的干茶,“它从茶树上被采下,经过揉捻、发酵、干燥,最后到你杯中重新绽放,像不像一场生命的轮回?”这话让我愣了神,手里的杯子似乎也沉了几分。
从烫杯到出汤,每一步都有讲究
水壶发出轻微的呜鸣,陈老师开始演示如何泡好一道茶。注水的手势要稳,水流要细,还得顺着杯沿打圈,美其名曰“唤醒茶叶”。我学着他的样子,手却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,热水差点溅出来。“不急,”他笑道,“茶是活的,你紧张,它也能感觉到。放松些,把它当成朋友。”
说来也怪,这么一想,手下真的稳了不少。看着紧结的茶叶在热水中缓缓舒展,像伸懒腰的绿精灵,茶汤逐渐染上澄澈的黄绿色,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趣。当我把第一泡茶分给同桌的茶友时,大家相视一笑,那种默契,是办公室里喝速溶咖啡从未有过的。
这里的兴义茶艺学习体验不只是学个流程。陈老师会让我们对比不同水温泡出的茶,九十度和一百度,味道确实不一样;也会让我们细品第叁泡和第五泡的差异,体会什么叫“七泡有余香”。我才知道,原来茶汤里真的有“岩韵”、“蜜香”这些层次,以前牛饮真是浪费了。
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退休的阿姨,她说来学茶是为了静心。几堂课下来,我发现自己的心态也确实在变。以前下班回家总是刷手机,现在却会想着烧壶水,好好泡杯茶。听着水沸的声音,闻着茶香,整个人就像被按了慢放键。这种慢,不是懒惰,而是给生活留了点喘息的空间。
课程快结束时,陈老师带我们品了一道陈年普洱。茶汤入口醇厚,带着独特的陈香,他轻声说:“好茶就像人生,需要时间沉淀。”我端着那杯琥珀色的茶汤,忽然明白了些什么。也许我们来这里,不只是学怎么泡茶,更是学习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——认真但不较真,专注却能包容。
走出茶馆,夕阳正好。我手里还留着淡淡的茶香,心里却比来时踏实了许多。这片西南的土地上,因为有了茶的滋味,变得更加值得细细品味。我想,我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茶课了,不知道又会遇见怎样有趣的茶叶,和怎样有趣的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