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间上课喝茶辩辩群,河间学习交流茶歇群
最近啊,我手机里有个群聊特别活跃,名字挺有意思的,叫“河间上课喝茶辩辩群”。一开始我还纳闷,这上课和喝茶怎么能凑到一块儿去呢?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进去,没想到这一待就是大半个月。
这个群,说白了就是个“河间学习交流茶歇群”。群里大多是咱们河间本地的朋友,有刚毕业的大学生,有工作好几年的上班族,甚至还有几位退了休的叔叔阿姨。大家职业不同,年纪也差挺多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——想学点东西,又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。
这里的“上课”不太一样
你想象中的学习群是不是特别严肃?老师在上面讲,学生在下面记?我们这儿可真不是。那天晚上,群里一位当会计的李姐,忽然发了几张表格截图,问了个对于数据透视表的问题。我正琢磨着呢,一个开便利店的小哥,噼里啪啦发了段语音,用他自己进货盘点的例子,叁言两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。李姐连发了叁个大拇指,说自己对着教程琢磨了一下午,没想到在这儿两分钟就弄明白了。
这种学习方式挺奇妙的,没有固定的老师,谁有经验谁就是老师;没有死板的教材,生活中的难题就是最好的案例。有问题了直接在群里喊一嗓子,总有人能给出点建议。那种感觉,就像一群朋友围坐在一块儿,互相帮着解决难题,气氛特别轻松。
当然了,光学习也不行,咱们这个“河间上课喝茶辩辩群”的精髓,另一半就在“喝茶”上。学累了,大家就会自然地切换到闲聊模式。前两天下午,有人晒了自家泡的茉莉花茶,香气仿佛能透过屏幕飘出来。这一下可好,群里立刻开始了“茶艺交流”,从哪种红茶暖胃,聊到哪家茶庄的茶叶实惠。聊得正热闹,有位大哥发了段自己录的小视频,是他用手机拍的河间府衙的落日,配了段挺有味道的文字。你还别说,那种忙碌生活里偶然发现的美,真挺打动人的。
这种节奏让我想起以前在老家,街坊邻居忙完农活,坐在大树下歇脚的情景。端着大茶缸,说说家里的琐事,聊聊地里的收成,知识和经验就在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里,自然而然地传递开了。现在的生活节奏快,很难再有那种氛围,但这个群,多多少少让我找回了一点那种感觉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大家愿意留在这个看似“不务正业”的“河间学习交流茶歇群”里?可能就是因为这里没人催你,没压力。你想学,随时能找到帮手;你累了,也能安心地歇一会儿。它不像那些目标明确的学习小组,也不像纯粹吃喝玩乐的闲聊群,它处在中间那个最舒服的位置上。
前几天群里一位朋友说了一句话,我觉得特别在理。他说:“在这儿,学习不像任务,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。” 确实,我们都在为了生活奔波,但总需要这么一个地方,能让人喘口气,充充电,顺便和一群有趣的灵魂做个伴。这个群,大概就是河间的朋友们找到的,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角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