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中火车站小巷子200元一次,附近街巷200元一次
巷子里的烟火气
那天路过阆中火车站附近,我无意间拐进了一条小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挂着水珠,空气里飘着菜籽油的香味。几个老人坐在门槛上摇蒲扇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唱着川剧。就在巷口修鞋摊旁边,有个褪色的红牌子写着"快餐盒饭200元一次",字迹都快褪成粉白色了。
我忍不住停下脚步。说实在的,现在随便找个商场吃顿像样的饭都得两叁百,这巷子里的价格倒显得朴实。老板娘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正把刚炒好的回锅肉装进不锈钢盆里,油光发亮的肉片配上青蒜苗,看着就让人走不动道。"妹儿吃饭不?"她抬头招呼我,"都是自家种的菜,猪肉是早上现杀的。"
坐下来等餐的工夫,我和她闲聊起来。她说在这巷子里做了二十年盒饭,最开始才卖八块钱一份。"以前火车站没扩建,这条巷子可热闹了。"她指着对面锁着卷帘门的店面,"那家卖豆花的,那家做糍粑的,现在都关门咯。"锅里的热气蒸得她额头冒汗,她用袖子随意擦了下,"就我们这些老邻居还守着。"
正说着,几个穿着工装的铁路职工熟门熟路地走进来。不用看菜单,直接喊着"老规矩"。其中年纪稍大的那位转头对我说:"他们家的青椒肉丝最地道,比前面美食街的强多了。"他说的美食街,就是火车站新修的那条商业街,同样的菜要价叁百多。
等我的饭菜上桌,不禁有些惊讶。厚重的土碗里装着冒尖的白米饭,配菜有四样:麻婆豆腐、炝炒青菜、凉拌叁丝,主菜是铺得满满的回锅肉。尝一口就知道,这味道不是连锁店能做出来的。豆瓣酱的醇香,花椒的麻味,都恰到好处。特别是那个米饭,带着柴火灶特有的焦香。
老板娘看我吃得香,又给我加了勺自家腌的泡菜。"慢点吃,不够再加。"她说现在年轻人都不爱来这种老巷子,嫌环境不好。"其实我们每天五点多就去买菜,油都是用菜籽油,不像外面用调和油。"她叹了口气,"但很多人就觉得便宜没好货。"
这时有个外卖小哥急匆匆跑来取餐。我注意到他取的是六份盒饭,都用保温袋仔细装好。"这都是老顾客点的,"老板娘解释道,"虽然店面旧,但很多在附近上班的人就认这个味道。"
离开的时候天色已晚,巷子里的灯笼亮了起来。那个"200元一次"的牌子在暮色中显得格外温暖。我忽然明白,在这座城市快速变化的缝隙里,还藏着这些坚持用真材实料的小店。它们不张扬,不花哨,就像巷子口那棵老槐树,默默地在时光里扎着根。
转过街角就是灯火通明的商业区,巨大的广告牌上闪烁着各种美食宣传。但我知道,明天我还会再来这条小巷子。不仅是为那口地道的回锅肉,更是贪恋这份在都市里越来越难得的烟火气。那些坐在巷子里边吃饭边聊天的街坊,锅碗瓢盆的碰撞声,还有老板娘那句"不够再加",都让这200块钱花得特别踏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