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安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,六安辩辩扫码200小妹联系
最近在六安的本地论坛里,总能看到“六安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样的信息在角落里闪现。说实话,第一次刷到的时候,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年头,连这种服务都这么明目张胆了吗?
那天晚上加班到十点,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出租屋的路上,手机突然震动。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,点开一看,正是个写着“六安辩辩扫码200小妹联系”的二维码。灰底黑字,简单粗暴,像这座城市深夜的某个缩影。
街角偶遇的灰色地带
其实不光是网络,现实中也遇到过。上周五在解放路吃宵夜,旁边小巷的墙上就贴着类似的纸条,被撕得只剩半张,但“扫码叫小妹”几个字还清晰可见。卖烧烤的大叔看我盯着看,嘟囔了句:“年轻人,别碰这些,不干净。”
这话说得含糊,不知是说地方不干净,还是事情不干净。我常想,这些发广告的人到底怎么运作的?那些扫了码的人,真的会转账吗?转完钱对方要是不认账怎么办?这些问题像走马灯似的在脑子里转。
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朋友说过,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几起报案,都是转了钱被拉黑的。金额不大,正好卡在很多人懒得追究的界限上。可要是细想,这背后的链条恐怕没那么简单。
现在这些信息都学会包装了。不再是直白的交易,而是打着“同城交友”、“休闲陪伴”的幌子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最后都会落到那个熟悉的套路——先付款,后服务。这风险明摆着,可为什么总有人上当?
也许是因为孤独吧。这座城市里,太多人白天戴着面具生活,晚上回到空荡荡的房间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这时候看到“六安辩辩二维码200叫小妹”这种直白的邀请,难免会心动。
不过说真的,这些藏在二维码背后的,到底是些什么人?是真的有姑娘在等待召唤,还是压根就是键盘后面的骗子?这个问题,恐怕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——但试过的人,多半也不愿意说出来。
有次打网约车,司机师傅倒是健谈。他说拉过几个小伙子,一路上都在讨论要不要扫这种码。最后年纪最小的那个说了句:“算了吧,万一是仙人跳呢?”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,但笑完又觉得心酸。
现在走在六安的夜市里,还能看到这些二维码像牛皮癣似的贴在电线杆上。扫一眼快速走过,心里却像被什么挠了一下。你说这200块钱,买的到底是什么?是一时的温暖,还是一个可能后悔的夜晚?
这些问题的答案,就像那些永远撕不干净的二维码一样,模糊地存在于这座城市的夜色里。而我们能做的,或许就是在看到“六安辩辩扫码200小妹联系”时,多一分清醒,少一分冲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