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都大学城学生约茶,学子课余相聚品茗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5:59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江大西门那家叫“茶言观舍”的小馆子,每到下午叁点总坐得满满当当。木门一推,风铃叮当作响,空气里飘着茉莉花茶的清香,还夹杂着笔记本键盘的敲击声。靠窗那桌戴黑框眼镜的男生面前摊着《高等数学》,对面扎马尾的姑娘正小声练习英语口语——这是江都大学城最寻常的午后光景。

说起来,“江都大学城学生约茶”早就不只是解渴那么简单。隔壁桌体育系的几个男生,每次训练完都会来这儿点壶凤凰单丛。穿11号球衣的那个一边烫茶杯一边说:“教练今天教的新战术,咱们是不是该这样跑位?”热气升腾里,战术草图就画在了冷凝的玻璃窗上。

茶香里的学业交流

你仔细听,整个茶馆就像个露天课堂。靠近绿植的那桌,文学院的学生正传阅着各自写的现代诗稿。“你这句‘春茶在杯中舒展成云’特别好,把咱们这儿的感觉写活了。”穿汉服的女生说话时,腕间的银镯碰着青瓷杯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而角落里的计算机系学生更实在,两叁台笔记本拼成临时工作台,代码调试不通时,有人会突然拍桌:“等等!是不是该把遍历算法改成递归?”

老板娘都认识这些常客了。她知道经济学院那几个姑娘爱点金骏眉,每次讨论小组作业都要续叁壶水;也记得美院学生总带着素描本来,说这儿的灯光最适合画速写。有回听到建筑系学生为课程设计争执不下,她默默送了碟桂花糕过去:“先吃点甜的,思路更活络。”结果那组人真的想出把传统榫卯结构融入现代图书馆的方案,后来还拿了奖。

这种“学子课余相聚品茗”的氛围,可比在教室里正襟危坐有意思多了。没有固定座位,没有严格议程,茶泡淡了换一壶,话题从一个跳到另一个。法学院学生聊完案例分析,可能会跟着隔壁桌哼起刚流行的古风歌曲;生物系同学说完细胞分裂,转头就能加入对于最新电影的讨论。知识像茶汤一样,在不同学科的杯盏间流淌交融。

记得上周下雨天,店里来了个新生,怯生生地问能不能拼桌。结果一壶正山小种还没喝完,他已经和物理系的学长聊起了双缝实验,又从教育系的学姐那儿驳别迟到选课窍门。临走时他笑着说:“原来约茶还能约到这么多‘隐藏课程’。”这话说得真妙,茶馆成了没有学分的第二课堂,每片茶叶都浸泡着书本外的学问。

夜幕初垂时分的茶馆又是另一番景象。暖黄灯光下,茶香更显醇厚,谈话声也轻缓下来。大四的学生捧着茶杯聊实习见闻,考研党互相抽背政治重点,还有人安静地读着从图书馆借来的闲书。窗外梧桐叶沙沙响,像是给这些年轻声音伴奏。

在这方天地里,一壶茶能泡出无数可能。可能是某个创业点子的萌芽,可能是跨专业合作的开始,也可能只是让独在异乡的学子,找到了能说家乡话的同乡。茶凉了再续,人走了还会再来,而江都大学城的青春故事,就在这氤氲茶香中,一页页写下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