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州品茶海选工作室,连州茶艺海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1:36:04 来源:原创内容

这几天路过城东新开的连州品茶海选工作室,总能看到里面灯火通明。说来也巧,上周碰见邻居张阿姨拎着茶具从那儿出来,脸上还带着笑。“现在年轻人也爱这个?”我心里嘀咕着,脚步不自觉地就拐了进去。

推开木门,先是闻到一阵若有似无的茶香。不是那种冲鼻的香精味,倒像是雨后茶园飘来的青草气混着花香。前厅摆着叁两张茶台,有个穿棉麻衫的姑娘正在烫杯子,热水浇在紫砂壶上腾起白雾,看着就让人心里静下来。

茶香里的别样天地

负责人小李过来招呼,说是可以让客人先尝叁泡茶再决定要不要参加海选。我端起他递来的白瓷杯,茶汤金黄透亮,入口居然有蜜糖般的回甘。“这是连州本地的高山茶,”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茶园照片,“我们每个月都会更新茶单。”

隔壁桌突然传来轻轻的惊呼声。扭头看去,几个年轻人正围着茶艺师,看她在茶沫上作画——手腕轻抖间,竟在抹茶泡沫里勾出了一枝墨梅。这让我想起城南那家连州茶艺海选工作坊,上次经过时瞥见他们在办宋代点茶体验课,当时还觉得是搞噱头,现在看来倒是我落伍了。

说来有意思,这两家都打着“海选”旗号,可氛围完全不同。工作室这边更随性些,谁都能来试两杯;工作坊那儿讲究仪式感,光茶具就摆满整面墙。但两家有个共同点:都没把喝茶当成多么高深的事儿。小李说得好:“茶嘛,喝着舒服最重要。”

墙上的电子屏滚动着本月特色茶单,我看到有个“冷萃银针”被标了星号。正犹豫要不要试试,旁边来了对老夫妻,老先生直接点了凤凰单丛。“我们就爱这口的岩韵,”老太太笑着补充,“儿子说我们比年轻人还会挑茶。”

在连州品茶海选工作室呆了个把小时,眼见着来了五六拨人。有挎着菜篮顺路歇脚的阿姨,也有带着笔记本来找灵感的文创青年。最让我意外的是角落那桌,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孩子居然在认真记品茶笔记,说是学校社团活动要交报告。

临走时我又去了趟城南的连州茶艺海选工作坊,正好赶上他们在布置新到的茶器。博古架上那些青瓷建盏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,有个姑娘趴在玻璃柜前盯着一把鎏银茶则,那专注神情就像在看什么绝世珍宝。

回家路上经过茶城,听见两个老师傅在闲聊。“现在年轻人搞的这些名堂,”穿灰褂子的老师傅摇头,“不过能把人引进门总是好的。”另一个哈哈大笑:“你当年不也为追我姐,天天往茶馆跑?”

或许喝茶这件事,从来就不该有那么多条条框框。无论是工作室随到随尝的轻松,还是工作坊精雕细琢的雅趣,能让人愿意端起茶杯的,就是好方式。现在每次路过茶室,我都会留意那些进进出出的人——他们手上可能还沾着面粉,可能刚下班妆都没卸,但坐在茶台前的那一刻,眉宇间都透着同样的惬意。

昨天看到连州品茶海选工作室贴出新海报,说要办夏季茶会。张阿姨在业主群里张罗着组团参加,应声的竟有二十多人。我点开预约链接想了想,把名字也填了上去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