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城港品茶课程工作室,防城港茶艺研习工坊
要说在防城港想找个地方静心学茶,不少人会在这两个名字间犹豫:防城港品茶课程工作室,还有防城港茶艺研习工坊。听着挺像的,对吧?我刚听说的时候也这么觉得,后来慢慢接触才发现,这里头还真有些门道。
先说说那个防城港品茶课程工作室。我第一次走进去的时候,就被满屋的茶香给包裹住了。那里不像个教室,倒更像老朋友家的客厅。老师不是站在讲台后,而是和大家围坐在一张大茶桌旁。他随手拿起一片老白茶,就那么随意地聊起来:“你们看这片叶子,在防城港这样的海边城市存放,海风里的湿度反而让它转化出独特的蜜香。”我们轮流闻香、观色、品汤,整个过程轻松自在,就像平时喝茶聊天一样。有个大姐说她喝了大半辈子茶,第一次发现同一款普洱茶在不同水温下,味道能差这么多。这种学习没有固定的章法,全看当天大家带了什么茶,遇到了什么问题。
从工作室到工坊的体验
而防城港茶艺研习工坊则是另一番光景。工坊的布置更讲究些,茶席、茶具都摆放得整整齐齐。老师会从最基础的盖碗使用教起,手腕要怎么转,水流要怎么控制。我记得第一次练习“凤凰叁点头”的时候,手抖得不行,水洒得到处都是。老师笑着说:“别急,这动作我们防城港茶艺研习工坊的学员都要练上上百遍。”确实,在那里,每个动作都有它的道理,每套流程都有它的传承。
有人说,在工作室学的是茶的广度,在工坊学的是茶的深度。这话挺在理的。在工作室,你可能今天品武夷岩茶,明天尝云南普洱,后天又见识了防城港本地的特色茶。那种感觉就像在茶的世界里漫游,随心所欲。而在工坊,可能连续好几节课都在打磨同一个冲泡动作,或者专注于某一种茶的十八般泡法。那种专注,让人不知不觉就沉进去了。
我认识的一位茶友打了个比方:如果把学茶比作学书法,工作室就像是在教你欣赏各种字体的美,而工坊则是从握笔姿势开始,一笔一画地教你写字。两种方式没有高下之分,全看个人喜好和需求。有的人就喜欢随意地品各种茶,有的人则想要系统地掌握茶艺的每个细节。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防城港会同时存在这两种学茶的地方?大概是因为喝茶这件事本身就有两面性——它既可以是日常的、随性的生活片段,也可以是精致的、讲究的生活艺术。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,我们都需要那么一个角落,可以慢下来,认真地对待一杯茶。无论是选择工作室还是工坊,最终都是选择了一种与自己相处的方式。
现在每次路过这两个地方,我都能想起刚开始学茶时的自己。那时候连茶叶都认不全,泡茶时总是手忙脚乱。如今虽然还说不上精通,但至少知道了自己更喜欢什么样的学茶方式。如果你也在防城港,也对茶感兴趣,不妨都去感受一下。毕竟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