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山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,鹤山学生叁小时通话800元
最近在鹤山的朋友圈里,有个事儿传得挺热闹——几个初中生凑了800块钱,就为了打一通叁小时的电话。这事儿听着挺新鲜的吧?我当时第一反应也是:现在的小孩,到底在想些什么呢?
电话那头的声音
说起来,这通电话的对象还真不一般。他们联系的是鹤山一位在国外留学多年的学长。这学长去年刚考上国外名校,在当地华人圈里小有名气。孩子们你五十我一百地凑钱,就是为了听听他在国外的见闻。
“其实最开始就是好奇。”参与这次通话的小林后来跟我说,“我们英语老师总说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’,可我们这些初中生,哪有机会出去看看啊。”
这话让我想起自己上学那会儿,也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。不过我们那时候,顶多就是看看《正大综艺》这样的电视节目,哪像现在的孩子,能直接跟身在国外的人对话。
叁小时里聊了什么
你可能会问,叁小时都能聊些什么?这事儿我特意打听过。他们说前半小时都在问学习,比如国外的课堂什么样,作业多不多。后来话题就慢慢打开了,从街边小吃到音乐节,从地铁票价到周末去哪玩。
“最让我吃惊的是,他们说下午叁点就放学了。”另一个参与通话的学生小陈插话,“而且放学后真的不用补课,可以参加各种社团活动。”
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描述,我突然觉得这800块钱花得挺值。这不仅仅是一通电话,更像是一扇窗,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可能性。
说起来,这个鹤山初中生800元3小时电话的事儿,倒让我想起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。大城市的孩子们可能从小就接触外教,参加国际夏令营,而小城的孩子想要了解外面的世界,就得想各种办法。
值不值得的思考
当然,也有人觉得花800块钱打这么个电话太奢侈。毕竟对初中生来说,这不是个小数目。但换个角度想,要是把这钱花在买参考书上,可能就不会引起这么多讨论了。
“我们攒了两个月呢。”小林有点不好意思,“本来是想买新出的篮球鞋,后来觉得,或许能用这钱做点更有意思的事。”
说实话,我挺佩服这些孩子的。在他们这个年纪,能为了一个目标克制自己的购买欲,还能组织起这样的活动,这份行动力比很多大人都强。
现在这个鹤山学生叁小时通话800元的故事,在本地已经传开了。听说有些家长也开始思考,是不是该多给孩子创造些了解世界的机会。毕竟在这个时代,见识和眼界,某种程度上比死读书更重要。
这事儿过去两周后,我偶然在街上遇见其中一位学生。他正抱着本英语原着在读,说是受那次通话的启发。你看,有时候一次特别的经历,真能改变一个人的轨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