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们同城饮茶,图们本地茶聚推荐
这几天路过新华街,发现新开了家茶馆,墨绿色的招牌在夕阳下特别显眼。推门进去就闻到一阵茉莉香,老板正给邻桌的老茶客续水,蒸腾的热气把整个屋子熏得暖融融的。忽然想起去年这时候,想找个喝茶的地方还得跑叁条街。
要说图们人喝茶的习惯,倒和这座边境小城的气质很像。不追求名贵的茶器,也不用繁复的茶道,就是几个街坊临窗坐下,拎着粗陶壶慢慢斟。朝鲜族阿妈妮会带来自家的苹果梨干,配上刚蒸的打糕,茶叶在杯里转着圈,就能消磨整个下午。
江畔茶香最醉人
沿图们江的几家茶馆视野最好。二楼靠窗的位置,能看见对岸朝鲜南阳的红色标语牌。常来的李大爷说,他在这喝了十年茶,见证了江对岸从茅草屋变成水泥楼。有时候茶汤凉了都顾不上喝,光看着江鸥在国境线上来回飞就入了神。
本地人偏爱玉米茶和五味子茶,特别是夏天用井水镇过,倒在玻璃杯里透亮亮的。上次带着南方朋友来,他惊奇地说原来茶可以不拘泥盖碗紫砂,用不锈钢壶泡出来的玉米须茶,带着焦香回甘,配着辣明太鱼干竟意外地和谐。
现在图们同城饮茶的选择多了不少,除了传统茶馆,有些咖啡店也添了茶单。年轻人喜欢在文艺范儿的空间里点壶杭白菊,就着窗口的绿藤萝拍几张照片。不过老茶客还是认准社区里那些开了十几年的老店,说那里的水永远保持着咕嘟咕嘟的沸腾声。
记得有回冬至,遇上叁位朝鲜族奶奶在茶馆里分食糯米团。她们用双语聊着家常,汉语和朝鲜语在茶香里交织,就像壶里舒展的茶叶般自然。临走时还往我手里塞了块松饼,那带着茶香的甜糯滋味,到现在都忘不了。
最近开始流行预约制茶室,需要提前在微信上和店主约时间。藏在居民楼里的「草木间」只有两张茶席,但能喝到店主从云南背回来的古树普洱。她说每次冲泡都要看茶叶状态调整水温,像照顾会闹脾气的老朋友。
黄昏时分最适合去桥头那家露天茶摊。五块钱能续叁回水,经常能遇见刚从广场舞队伍溜出来的阿姨,边吹着茶沫边念叨孙子考了满分。摆摊的金大姐记得每个熟客的偏好,总会给怕苦的学生妹多抓把冰糖。
这座小城的饮茶时光,就像图们江的水般缓缓流淌。或许哪天你路过时,也会被某扇窗后的茶香牵住脚步,那就推门进去坐坐吧——毕竟有些滋味,得亲自端起茶杯才能尝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