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相近的标题是江边小镇百元情缘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14:37:33 来源:原创内容

江风里的百元约定

长江的水汽混着泥土味扑面而来,我站在赤壁老码头的石阶上,看着对岸的霓虹像撒了一把碎金子。叁轮车师傅操着浓重口音喊“二十块送到景区门口”,我摇摇头,转身钻进巷子深处。这趟出来没想着看叁国古战场,倒是想找找老陈说过的那家面馆——他说在那儿花二十块钱能吃到全湖北最地道的热干面,顺便还能听见比评书还精彩的故事。

面馆比想象中难找,藏在两栋自建房的夹缝里。塑料棚子下摆着五六张桌子,灶台上的大锅冒着白茫茫的蒸汽。老板娘麻利地下面时,我注意到角落坐着个头发花白的爷爷,正就着半碗黄酒吃豆皮。听说我在打听本地的事,他眼睛眯成缝:“你说两百块钱的爱情?我跟你讲个真事。”

“九八年发洪水,江边临时安置棚住着对年轻夫妻。男的叫阿强,在工地扎钢筋;女的叫小芬,刚怀上孩子。发完工资那天,阿强揣着两百块带小芬进城,说好要给她买件像样的毛衣。”爷爷的筷子在空气里比划着,“结果走到商场门口,看见捐款箱里塞满零钱。小芬拽住丈夫的袖子说,咱们这二百块,能给灾区买四床棉被呢。”

塑料棚突然安静下来,只有面汤咕嘟咕嘟地响。爷爷把黄酒一饮而尽:“后来他俩扭头去了批发市场,花一百二买了叁斤毛线。剩下八十块,阿强坚持要给小芬买护手霜——她冬天在江边洗衣服,手裂得都是血口子。”这时老板娘突然插话:“您老又讲这个!那罐雅霜牌护手霜,小芬阿姨到现在还收着空盒子呢。”

我顺着江堤往宾馆走时,看见不少牵手散步的老人家。其中一对特别显眼——奶奶举着手机在拍夕阳,爷爷举着伞给她遮阳,花格衬衫袖口露出褪色的上海牌手表。不知怎么就觉得,这大概就是江边小镇百元情缘该有的模样。

第二天逛早市时,我特意留意那些共同经营摊位的老夫妻。卖藕带的夫妇共用一副橡胶手套,卖鱼丸的婆婆给老伴擦汗用的还是老式手帕。在豆腐脑摊前,我听见阿姨抱怨豆子涨价,大叔乐呵呵地说:“多卖两碗就挣回来啰,晚上还带你去跳广场舞。”

突然想起昨晚爷爷没讲完的后续:洪水退去后,阿强用工地捡的废木料做了个毛线箱,小芬每天坐在江边织毛衣。织到第叁件时遇上收购手工艺品的商人,从此他俩有了固定收入。现在他们在新城开了家纺织作坊,女儿去年考上了武汉大学。

回程前我又去了趟面馆,老板娘认出我来,往我打包盒里多塞了个面窝。她说故事里的爷爷奶奶现在住在滨江小区,周末常来吃早点。“哪止两百块呀,”她擦着桌子笑,“当年那罐护手霜才叁块五,剩下的钱他们买了种子,现在阳台上还种着朝天椒呢。”

动车启动时,我翻看手机里拍的江景。有张照片意外拍到了那对拍夕阳的老人家,奶奶的丝巾被江风吹得扬起来,像面小小的旗帜。或许所谓赤壁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从来不是标价出售的浪漫,而是像江边小镇百元情缘那样,在柴米油盐里慢慢酿出的甜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