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宁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香体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0:32:45 来源:原创内容

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教室,几个学生正小心翼翼地将茶具摆放在课桌上。这不是什么课外兴趣班,而是兴宁一所中学周叁上午的常规课程——茶文化课。任课的陈老师轻轻捻起一撮凤凰单丛,茶叶与白瓷盖碗碰撞发出细碎声响,像是课堂的预备铃。

“咱们兴宁人喝茶的历史,比你们爷爷的爷爷年纪还大呢。”陈老师边说边往盖碗里注入热水,茶香瞬间在教室里弥漫开来。坐在前排的小琳深深吸了口气,她发现这种香气和家里爸爸泡的茶不太一样,带着淡淡的花蜜味。原来这就是本地特产的单丛茶,每个山头的味道都不同,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。

当茶香飘进课堂

教室里的茶具都很特别,有的是同学从家里带来的老物件,紫砂壶上留着常年使用的光泽。小琳同桌的阿杰带来了他爷爷的锡制茶叶罐,罐身已经有些凹陷,但密封性依然很好。陈老师说,这些老物件装着的不只是茶叶,更是兴宁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。

最让同学们惊讶的是,泡茶原来有这么多讲究。水温要高但不能沸腾,注水要沿着盖碗边缘画圈,出汤时要干脆利落。小琳第一次尝试时手忙脚乱,不是水洒了就是茶叶放多了。但现在,她已经能稳稳地给同学们分茶,琥珀色的茶汤在品茗杯里轻轻晃动,映着同学们好奇的眼神。

这门课最热闹的要数品茶环节。有的同学说尝到了兰花香,有的说尝到了蜜糖甜,还有的说感受到了山野的气息。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,教室里飘着茶香,也飘着欢声笑语。就连平时最坐不住的小男生,也会安静地捧着茶杯,仔细品味每一口的滋味变化。

茶香里的故事

随着课程的深入,同学们开始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。小琳发现爸爸泡了半辈子的茶,居然不知道茶叶可以这样品。周末她在家像模像样地摆开茶席,把课堂上学到的冲泡方法演示给家人看。爸爸惊讶地发现,同样的茶叶,用不同的方法冲泡,味道竟然差这么多。

阿杰则对爷爷的制茶手艺产生了兴趣。他家后山就有一小片茶园,以前总觉得制茶是件枯燥的事。现在他会在周末跟着爷爷去采茶,学习怎么晾青、摇青、炒青。爷爷说,制茶最重要的是耐心,就像做人一样,急不得也慢不得。这些道理,在课堂上是听不到的。

班里还组织了去茶山参观的活动。站在层层迭迭的茶园里,看着茶农们灵巧地采摘茶青,同学们才真正理解什么叫“谁知杯中茶,片片皆辛苦”。有个女生悄悄说,以后喝茶时,一定会想起这片绿油油的茶山,还有茶农们被太阳晒得发亮的脸庞。

不知不觉中,这门课已经上了大半个学期。同学们的变化很明显——说话声音轻了,动作慢了,做事更有耐心了。就连班主任都发现,下午第一节课打瞌睡的同学变少了。也许,这就是茶香的神奇作用吧。

现在每次茶文化课前,同学们都会提前到教室布置茶席。窗外是熟悉的校园景色,窗内是袅袅茶香。小琳觉得,这不仅是学习茶文化,更是在学习一种生活方式。就像陈老师常说的,喝茶不是为了解渴,而是为了在忙碌的生活中,给自己留一个安静的角落。

下课铃响了,同学们小心地收拾着茶具,把剩余的茶叶包好带走。茶香还萦绕在教室里,就像这门特别的课,已经在同学们心里留下了淡淡的印记。明天还有数学课、语文课,但每周的这段品茶时光,已经成了大家最期待的课堂之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