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宁学生出来卖一般在哪里知道的,常宁学生一般在哪里出售
常宁学生出来卖一般在哪里知道的
这两天在菜市场买菜,听见两个阿姨在闲聊,说的就是这事儿。一个说自家侄女在常宁上学,想趁假期做点小买卖,可不知道上哪儿摆摊。另一个马上接话,说现在年轻人不都流行在网上找路子吗?这话倒是提醒了我。
要说常宁学生出来卖东西,这“卖”字,咱得先说明白。不是别的,就是指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,卖点自家种的水果、做的工艺品,或者帮家里看个小铺子,赚点零花钱,锻炼锻炼自己。这是好事儿。
那他们一般从哪里知道这些门路呢?我琢磨着,头一个就是熟人圈子。街坊邻里、亲戚朋友之间口口相传,谁家需要临时看店,谁家果园丰收了要人帮忙售卖,消息就这么传开了。这种路子最靠谱,家长也放心。
再一个,现在手机多方便啊。本地的微信群、蚕蚕群,特别是那些家长群、社区群,经常能看到招学生兼职的信息。还有常宁本地的那些生活服务平台,时不时会发布一些短期用工的消息。不过在网上找,可得擦亮眼睛,最好有大人帮着把关。
另外,学校附近的小商店、超市门口,有时候也会贴招工启事。放学路过瞅一眼,说不定就能发现机会。还有些本地的特产店,到了旺季忙不过来,也乐意找学生帮忙销售。
常宁学生一般在哪里出售
知道了门路,那他们通常会在哪儿摆摊设点呢?这个就更有讲究了。
最传统的,当属各个乡镇的圩场。常宁各个镇的圩日不一样,比如星期叁是板桥镇,星期五是罗桥镇。到了圩日,街上人流如织,热闹非凡。很多学生会跟着家里人,或者几个同学合伙,租个临时摊位,把山货、竹编这些小商品摆出来卖。圩场人气旺,东西走得快,是很多学生的首选。
除了圩场,学校周边也是块宝地。特别是放学那会儿,学生们肚子饿了,买点零食、文具什么的很方便。所以你会看到,有些学生在校门口不远处摆个小摊,卖点笔、本子,或者应季的小吃,生意都还不错。
随着时代变化,不少学生娃的脑筋更活了。他们不满足于线下,开始把生意做到网上。在自己的朋友圈、抖音账号上,发发自家产的茶油、腊肉,或者手工做的糍粑。靠着同学朋友互相转发,慢慢也能积累一些客户。这种线上出售的方式,不受地点限制,时间也自由,越来越受欢迎。
我认识一个在常宁一中读高二的学生,他去年暑假就帮着爷爷在网上卖蜂蜜。一开始只是发发朋友圈,后来有同学建议他挂到本地的电商平台,没想到一个月竟然卖出去几十斤。他跟我说,虽然累点,但特别有成就感。
当然啦,无论在哪儿卖,不管是线下摆摊还是线上发帖,诚信两个字最重要。东西要好,价格要实在,态度要热情。这样才能做得长久,才能真正锻炼到自己。别看只是小小的买卖,里头要琢磨的事儿可真不少,怎么招呼客人,怎么算账,怎么介绍商品,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来的本事。
话说回来,看到这些年轻人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做点小生意,自食其力,确实是值得鼓励的。社会也好,学校也好,如果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安全、规范的平台和指导,让他们少走点弯路,那就更好了。毕竟,这种经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,是大有裨益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