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宁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周边是否还有200元的爱
昨晚翻朋友圈,看到大学室友晒出和女友去安宁泡温泉的照片。照片里两人笑得特别甜,我突然就想起了十年前,自己揣着两百块钱,坐两小时公交车去安宁见女友的日子。
那时候真穷啊。周末去见她,兜里就两张皱巴巴的百元钞。从大学城坐公交到安宁要转叁趟车,光是路上就得花掉四个小时。可那时候一点都不觉得累,反而特别兴奋——因为终点站有她在等我。
两百块能做什么
现在想想,那时候的两百块钱真的很经花。我们会在安宁老街找家米线店,十块钱两碗,她总要把碗里的肉夹几片给我。下午去温泉山庄,学生票叁十块一个人,能在里面待整个下午。傍晚就沿着螳螂川散步,看夕阳把水面染成金色。最重要的时候,她会从包里掏出两张车票,笑得眼睛弯弯的:“回去的车票我买好啦。”
现在去安宁,高铁二十分钟就到了。可那种期待的心情,好像再也找不回来了。上周朋友说要去安宁约会,问我哪家餐厅有情调。我推荐了人均叁百的菌子火锅,他却嫌便宜:“第一次约会,得去人均五百的地方才行。”
我愣了一下。突然很想问他:你觉得,安宁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?这个问题在我脑子里转了好几天。
温度比价格更重要
昨天特意去了趟安宁。还是那条老街,米线店变成了咖啡馆,老板娘却还是那个老板娘。她认出了我,一边擦杯子一边说:“好久没见你带女朋友来了。”我笑了笑没接话。她接着说:“以前你们俩多好啊,十块钱的米线能吃出大餐的感觉。”
坐在曾经和女友常坐的河边长椅上,我给现在的女友发了条消息:“周末带你去安宁玩吧?”她很快回复:“好啊,我查查攻略,那家网红民宿特别火,一晚上要八百多呢。”
我突然明白了。不是爱情变贵了,是我们衡量感情的方式变了。总以为花钱越多,心意就越重。可真正让人记住的,反而是那些不用花钱的瞬间——比如她记得我不吃香菜,比如过马路时总会走到车来的那一侧。
回去的路上,我在想这个周边是否还有200元的爱。路过一家花店,看到有个小伙子在挑花。最后他选了支五块钱的玫瑰,又花十块钱买了张卡片,认真地在上面写字。店员问他不要包装吗,他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剩下的钱要留着坐车去见她。”
看着他,我忽然就笑了。原来答案这么简单。
回到家,我给女友打了个电话:“周末我们去安宁吧,我知道有家米线特别好吃。”她在电话那头笑了:“好啊,不过这次让我来买车票。”
窗外夜色渐深,手机亮着,显示着订票成功的页面。两张去安宁的车票,正好四十块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