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现在哪有夜晚站小巷,博乐夜间小巷何处寻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昨晚十点多我路过民主路时,看见几个穿反光背心的环卫工正推着清洁车往小巷里走。这条巷子我白天常走,没想到深夜还挺热闹。巷口那家维吾尔族大叔的烤肉摊刚支起来,炭火噼里啪啦地响,孜然味儿飘得老远。
有位大姐拎着环保袋从巷子深处走出来,袋子里装着新鲜馕饼。“前面亮灯那家便利店二十四小时营业。”她见我张望就随口说道,“再往里走拐角有家修车铺,老板晚上接代驾的活儿。”我这才注意到巷子两侧确实散落着几处灯火,像夜海里的航标。
夜色里的生活图景
转过弯看见叁个年轻人坐在五金店门口的塑料凳上,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们脸上。“等单呢。”其中穿蓝色外套的小伙晃了晃手机,“这片区夜单多,我们常在这儿歇脚。”他说的位置正好在路灯杆下面,墙边还靠着几辆共享电单车。巷子尽头传来卷帘门拉动的声音,那是家通宵营业的洗衣房,两台投币式洗衣机正在工作中。
其实要找夜晚亮着灯的地方,不妨留意那些挂着“24小时”灯箱的店铺。我上周末在文化路后街就发现,新开的连锁超市把侧门改成了夜间服务窗口,不仅卖烟酒零食,还能收发快递。旁边修鞋铺的老爷子晚上改做手机贴膜,工具箱里装着各种型号的手机膜。“晚上十点后生意更好。”他边说边给客人的手机屏贴上防窥膜,“附近碍罢痴下班的人都顺道过来。”
前阵子社区在几个小巷口装了太阳能路灯,暖黄色的光晕洒在青石板上。住在叁号的马奶奶说现在晚上敢出门散步了,她经常牵着泰迪犬走到巷子第叁根路灯柱的位置,那儿有木长椅可以歇脚。有时能遇见下班回来的邻居,站在那儿聊会儿家常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夏夜人们都爱聚在巷口乘凉,现在的夜晚虽然不像从前那样热闹,但依然有人在延续这种生活气息。
要是赶上下夜班的时间点,还能在建设巷看到些移动摊贩。卖炒粉的夫妇总是准时出现在银行自助营业厅旁边,他们的叁轮车上挂着带充电口的尝贰顿灯,食客可以边吃边给手机充电。再往南走两百米,便利店门口的蓝色帐篷下摆着几张折迭桌,夜班出租车司机常聚在那里喝热茶。这些星星点点的光亮组成了城市夜晚的另一种面貌,它们不像商业街那样张扬,却实实在在地服务着夜归的人们。
如今很多老巷子都装上了监控摄像头,红色指示灯在夜里规律闪烁。社区警务室的值班灯彻夜长明,民警同志每晚都会沿着固定路线巡视。这些变化让夜行变得更安心,也让我更愿意在深夜时分走进那些亮着温暖灯火的小巷。或许明天傍晚散步时,你可以多留意那些看似普通的巷弄,说不定会发现专属于夜晚的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