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泉大学城包夜,龙泉大学城夜生活
晚上十点的龙泉大学城,好像完全变了个样。白天骑着共享单车匆忙赶课的学子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叁叁两两散步的年轻人。路灯把梧桐树的影子拉得老长,小吃街飘来的香味混着夏夜的微风,这种氛围,确实让人忍不住想多待会儿。
要说这儿的夜生活,还真有点意思。你可能会在转角那家叫“墨香”的小书店里,碰到几个文学院的学生围在一起讨论诗集。店主是个毕业好几年的学长,总爱在书架旁摆几张懒人沙发。“这里晚上十点后买咖啡送饼干,”他一边给客人结账一边说,“好多学生就爱窝在这儿赶论文,比图书馆自在多了。”
深夜食堂与青春故事
再往前走,就是那个开到凌晨两点的“老王烧烤”。塑料桌椅都快摆到路中间了,每张桌子上都冒着热气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边撸串边改笔笔罢,对面室友时不时给她递两串烤馒头片。“明天就要答辩了,我得再顺一遍,”她咬了口肉串,“这家的烤茄子特别入味,你要不要试试?”
隔壁桌几个体育系的男生刚打完球,运动服都没换。其中一个高高瘦瘦的正在那比划今晚的绝杀球,朋友们笑着起哄。老板老王边翻动着烤串边说:“这些孩子啊,有的从大一来吃到毕业,有的现在工作了还专门开车回来。”炭火噼啪作响,铁签子碰在一起叮叮当当的,听着特别有生活气。
便利店也是夜猫子爱去的地方。24小时营业的那家“学子超市”,凌晨时分总有几个学生在里面晃悠。有时候是为了买第二天的早餐,有时候就是睡不着下来逛逛。收银员小张已经习惯了:“经常有学生半夜来买泡面,顺便站在杂志架前翻会儿漫画。还有个男生每次考前都会来买同一款巧克力。”
夜晚的另一种节奏
篮球场上还亮着灯,虽然已经晚上十一点多了。几个男生在打半场,运动鞋摩擦地面的声音在夜里特别清晰。场边放着他们的书包和水壶,还有个手机在放音乐。运球、突破、上篮——动作不算专业,但特别有活力。
图书馆其实也还亮着不少灯。叁楼自习区坐满了人,不过特别安静,只能听到翻书和敲键盘的声音。有个男生一直在那刷题,草稿纸写了厚厚一迭;隔了两个座位,一个女生戴着耳机在看网课,手边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的。
说到龙泉大学城的夜生活,还真不只是玩。更多的是这种——有人在努力,有人在放松,有人在寻找灵感,也有人在互相陪伴。夜晚好像给了大家一个不一样的时空,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做点事情。
快到十二点的时候,宿舍楼开始陆续亮起更多的灯。有些窗台还挂着夜灯,隐约能看到里面晃动的人影。宿管阿姨站在楼下,偶尔朝路上张望两眼。晚归的学生加快脚步,刷卡进门时发出“嘀”的轻响。
夜晚的龙泉大学城,藏着太多这样的片段。它们可能没那么起眼,但拼在一起,就成了特别的风景。每个夜晚都在重复,又每天都不一样——这大概就是青春本该有的样子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