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宾品茶工作室,客至品茗雅集
前几天路过城南老街,发现梧桐树下新开了家茶室。玻璃门上挂着木牌,上面写着:"来宾品茶工作室,客至品茗雅集。"这名字念着念着,倒让我想起些往事。
记得小时候老家待客,永远是先奉茶。祖母那只搪瓷缸子很神奇,明明自己整天喝茉莉花茶,来了卖山货的邻省客人,就会翻出压箱底的普洱;若是教书先生来访,定要泡她舍不得喝的明前龙井。那时我不懂,现在才明白,这就是最早的"待客茶道"——茶随客变,心随茶动。
茶室里的时光印记
工作室主理人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人,他说这地方不卖茶,只提供空间和茶具。"就像共享厨房,不过主角是茶。"他边说边摆弄茶海,动作行云流水。"有人在这儿谈成了生意,也有老姐妹每周叁来喝下午茶,还有个写不出论文的博士生,来这儿泡了叁整天,最后带着完稿和茶渍一起离开。"
最让我触动的是角落那对父子。父亲教儿子如何温杯烫盏,孩子学得认真,虽然小手抖抖索索的,茶水洒了大半。"我父亲也是这么教我的。"那位父亲轻声说,"现在轮到我了。"茶香氤氲里,仿佛看见时光在茶杯里打了个转,又继续流淌。
这大概就是品茶工作室最妙的地方——它不只是喝茶的场所,更像是生活的舞台。每个人带来的故事,比茶本身更有滋味。
茶香里的温暖相遇
上个月工作室办了场特别的中秋品茗雅集。来的有退休教师、钢琴调音师、刚毕业的大学生,还有个总迷路的法国留学生。大家围着长桌,从岩茶喝到单丛,不知谁起了头,开始聊起记忆里最难忘的茶。
调音师说他修过一架百年钢琴,主人坚持要奉上英式红茶;留学生努力用中文描述,她家乡的酒庄也有类似的待客传统;大学生红着脸说,第一次去女友家,她父亲泡的茶太浓,苦得他偷偷兑了叁次水...
说到这儿众人都笑了。玻璃窗外月色正好,茶烟袅袅,不同的人生在茶香里短暂交汇。那一刻我突然觉得,我们品的不只是茶,是彼此生命中那些温暖的片段。
现在这间工作室成了我常去的地方。偶尔带去朋友,偶尔独自发呆。主理人总能在恰当的时候,为你续上一杯恰到好处的茶。就像他说的:"茶冷了不好,太烫又喝不得,温度对了,一切就都对了。"
那天下班路过,看见新来的客人站在门口犹豫。我推开门对他说:"进来吧,这儿的故事,比茶叶还多。"茶海上的水正咕嘟咕嘟响着,像在说:来吧,杯盏已温,故事刚开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