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江100米内附近的人,潜江百米周边好友圈
这几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潜江100米内附近的人”这个功能。说真的,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小图标时,我还愣了几秒。一百米是个什么概念呢?大概就是从我家阳台走到小区门口便利店的距离。这么一想,忽然觉得整座城市变得不太一样了。
以前总觉得陌生人之间隔着千山万水,可现在这个功能让我意识到,原来每天和我擦肩而过的,可能就是住在隔壁楼的那位阿姨,或是常去的那家热干面店的小哥。有时候晚上散步,看着周围楼里亮起的灯火,会忍不住想,这些“潜江百米周边好友圈”里的人们,此刻都在做什么呢?
那些意想不到的相遇
上周在社区菜场买菜,听见旁边两位大姐聊得火热。一个说:“我家阳台那几盆月季开得正好”,另一个接话:“你是不是住叁栋?我每天晨练都能看见你家的花。”两人相视一笑,原来早在“潜江100米内附近的人”里看见过彼此的头像。这种感觉挺奇妙的,明明住在同一个小区好几年,却因为这个小功能才真正说上话。
还有个更有意思的事。上周下雨,我在楼道里碰到个小伙子抱着个大纸箱,看起来挺吃力。顺口问了句需不需要帮忙,他抬头笑了笑:“没事,就几本书。”后来在“潜江百米周边好友圈”里看到他发的动态,才知道他正在筹备个小型的共享书架,就放在小区活动室。现在每天经过那里,总会看到有人在那儿翻书,偶尔还能遇见几个聊得来的书友。
这些细小的连接,让原本冷冰冰的钢筋水泥,渐渐有了温度。
从线上到线下的温暖
说来也怪,自从关注起“潜江100米内附近的人”,走路时都习惯多留意一下周围。昨天在公园长椅上休息,旁边坐着位老爷爷正在喂鸽子。我们聊了起来,他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,平时就爱来这儿坐坐。临走时他笑着说:“年轻人,下次要是看见我,打个招呼啊。”这句话让我心里暖暖的,原来我们都在寻找着这种恰到好处的陪伴。
社区便利店的王姐也是个例子。有天晚上我去买泡面,她一边结账一边说:“这么晚还没吃饭啊?要不我给你加个蛋?”后来才在“潜江百米周边好友圈”里看到,她经常会给晚归的邻居留些热乎的茶叶蛋。这种不经意的关怀,比任何华丽的语言都来得真实。
或许科技的意义就在于此——不是把人们困在屏幕里,而是为现实生活中的相遇创造更多可能。
现在每天打开手机,看到“潜江100米内附近的人”那个小图标,总会会心一笑。虽然不会主动去加每个邻居,但知道大家就在不远处,过着各自的生活,偶尔在菜场、在公园、在便利店相遇,点头微笑,这种感觉真好。这座城市因为这些细碎的联系,变得熟悉又亲切。
晚上下楼倒垃圾,遇见隔壁单元的李阿姨牵着狗散步。她笑着说:“明天社区有包粽子活动,一起来啊?”我点点头,心里盘算着要带什么馅料。百米之内,或许就是生活最舒适的距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