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小巷子玩辩辩快餐,北镇小街体验辩辩速食
北镇这地方,最有意思的从来不是宽阔大马路,而是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。青石板路被磨得发亮,墙角探出几丛野草,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把整个巷子切成明暗两半。
我常去的那家店藏在巷子深处,蓝底白字的招牌都快褪成白色了,上面简单写着“辩辩快餐”。第一次来纯属偶然,那天实在饿得慌,看见门口塑料帘子擦得干净,就掀开进去了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店面不大,统共就六张桌子。老板娘四十来岁,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,看见熟客会点点头。菜单用粉笔写在门口小黑板上,价格实在。我常点他们的招牌炒饭,米粒颗颗分明,火候掌握得刚好。
旁边桌的大爷是常客,他说这家店开了十几年,从儿子上小学吃到儿子大学毕业。“别处吃不出这个味儿”,他慢悠悠地夹起一筷子菜,“他们家的油用得干净。”
正聊着,我的炒饭上来了。热气腾腾的,鸡蛋嫩黄,葱花翠绿,香味直往鼻子里钻。吃第一口,米饭还带着锅气,确实和别处不一样。
小街上的另一家
后来有朋友说,北镇小街那边也有家类似的,叫“辩辩速食”。好奇心驱使,我也去尝了尝。
这家店面更亮堂些,桌椅都是新的。点单方式不太一样,可以微信提前预订,到店直接取。我试了他们的套餐,两荤一素加米饭,用分隔餐盒装着,看着挺精致。
味道嘛...怎么说呢,不难吃,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可能是少了那种坐在店里,看着厨师颠勺,听着街坊邻居闲聊的感觉吧。
老板娘看我东张西望,主动搭话:“第一次来?我们家可以外卖,叁公里内免费送。”她指了指墙上的二维码,“扫这个就行。”
我点点头,又扒拉了几口饭。米是挺好的米,菜也新鲜,就是...太规整了,规整得让人拘谨。
两种味道,两种日子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这两家店。巷子里的辩辩快餐,老板记得我喜欢多加辣;小街上的辩辩速食,配送确实准时,下雨天都不耽误。
有天加班到很晚,巷子那家已经打烊了,只好点了小街的外卖。二十分钟后,热乎乎的饭就到了。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,我突然想明白了——这两家店,其实都是北镇人生活的一部分。
就像巷子里慢慢炖的汤,和小街上快速炒的菜,各有各的好。老一辈的还是喜欢坐在巷子里,一饭一菜慢慢吃;年轻人忙着上班赶工,点个速食套餐,省时省力。
现在我还是常去巷子里那家,周末不赶时间的时候。偶尔工作日太忙,也会点小街的外卖。两家店相距不过几百米,却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,各自安好。
前几天路过,看见巷子口贴了通知,说要旧城改造。不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还能保留多久,那些藏在巷子深处的味道,会不会也跟着消失。
想到这里,我又转身走进那家辩辩快餐,要了份炒饭。老板娘还是系着那条旧围裙,锅里飘出的香气,和十年前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