醴陵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,醴陵车站胡同200元一回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0:28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路过醴陵火车站,忽然想起朋友提过一嘴的小巷子。说实话,这种地方每个城市好像都有那么一两个,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江湖气息。我拐进那条窄窄的通道,两边是些老旧的店面,卖五金零件的、修自行车的,还有几家小吃摊飘着油香。有个老师傅坐在马扎上修鞋,手里的锥子来回穿梭,头都不抬一下。

巷子不深,走进去百来米就到了头。墙角蹲着几个等活儿的搬运工,穿着沾了灰的工装,脚边放着“搬运”字样的纸牌。有人过来问价,他们便站起身,用带着醴陵口音的普通话回话。谈妥了,就扛起编织袋跟着雇主往外走。我站在那儿看了会儿,心里琢磨着,原来这就是“醴陵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”的由来了——说的就是这些靠力气吃饭的人,接一单活的行情价。

胡同里的另一群人

从火车站往北走两条街,拐进醴陵车站胡同,景象差不多。只是这里更窄些,屋檐都快碰到一起了。下午四点多,夕阳斜斜地照进来,把晾在竹竿上的衣服染成金色。几个中年女人坐在门口摘菜,偶尔抬头看看过往的人。她们脚边也立着小牌子,写着“家政”、“保洁”。

有个大姐见我张望,主动搭话:“找保洁啊?打扫卫生一次200。”她说话时手里的韭菜不停,一根根理得干干净净。我问她生意怎么样,她笑了笑:“凑合吧,老主顾多。这醴陵车站胡同200元一回的活儿,也就是个辛苦钱。”她说早上六点就出门,最晚干到过晚上十点。“比在工厂自由些,”她补充道,“就是活儿不稳定。”

正说着,她的手机响了。接完电话,她抱歉地朝我点点头:“得去下一家了,东家催着呢。”她利索地收拾好菜篮子,锁上门,骑上那辆旧电动车消失在胡同口。看着她远去的背影,我想,这200块钱背后,是多少人普普通通的生活。

回到醴陵火车站那边,天色已经暗下来了。巷子里的灯光昏黄,搬运工们都收工了,只有修鞋的老师傅还在。我凑过去和他闲聊,他说在这条巷子修了二十年鞋。“见过的人多了,”他慢悠悠地说,“早些年这里乱糟糟的,现在规矩多了。那些说200块干活的,也都是实在人,挣的都是辛苦钱。”

我问他修一双鞋多少钱。“看情况,”他举起手里那只开了胶的运动鞋,“这种小问题,十块二十块的。要是换底什么的,就得贵点。”他说他儿子在深圳打工,劝他别干这活了,“但总得有人干不是?这巷子里来来往往的,多是些舍不得扔旧东西的人。”

走出巷子时,火车站广场上灯火通明。出租车排着长队,旅客拖着行李箱匆匆走过。想起刚才在巷子和胡同里见到的人们,他们像是城市的另一个面向,不那么光鲜,却实实在在。那句“醴陵火车站小巷子200块钱一次”听起来像是某种暗语,其实揭开来看,不过是普通人谋生的方式罢了。

后来我又去过几次那条小巷子,每次都能看见新面孔,也有熟悉的人不见了。听修鞋的老师傅说,有个常在这接活的搬运工回乡下了,说是老家开了个加工厂;而胡同里那个做保洁的大姐,最近租了个小门面,带着两个老乡一起干。这些变化悄无声息地发生着,就像巷子里那棵老槐树,春天发芽,秋天落叶,年复一年。

也许再过些年,这些巷子胡同都会改造,这些200块钱一次的零工活计也会变成别的模样。但我想,总会有那么些人,在城市的某个角落,用自己的一技之长,换取应得的报酬,过着简单却踏实的生活。这不只是醴陵火车站附近的故事,恐怕每个城市的褶皱里,都藏着类似的情节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