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阳学生品茶上课,学子课堂茶韵体验
清晨七点半,简阳城南小学的走廊里飘着淡淡的茉莉花香。五年级叁班的同学们正小心翼翼地将白瓷茶杯摆成整齐的一排,讲台上的电陶壶咕嘟咕嘟冒着热气。这可不是什么兴趣班,而是他们每周最期待的茶文化课。
“老师,我今天带的是爸爸从云南带回来的普洱!”扎着马尾辫的小雨举起圆饼状的茶饼,引得周围同学纷纷探头。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,大家交换着各自带来的茶叶:龙井、铁观音、毛峰...每个小茶罐背后都藏着一个家庭与茶的故事。
当茶香飘进教室
记得第一节课时,孩子们连茶杯都端不稳。现在呢?你看小军正有模有样地做着“凤凰叁点头”,水流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。他告诉我:“我妈说我现在在家泡茶比爸爸还专业。”说完自己先笑了,露出缺了颗门牙的豁口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上次家长开放日。平时在外打工的浩浩爸爸悄悄坐在最后一排,看着儿子熟练地温杯、投茶、冲泡。活动结束后,这个黝黑的汉子红着眼眶说,没想到在儿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爷爷当年喝茶的样子。
其实刚开始推行这门课时,不少家长都觉得是“不务正业”。直到发现孩子通过泡茶变得坐得住了,做事更有耐心了,这才纷纷转变态度。现在常有家长在班级群里分享“我家孩子今天主动给我泡茶”的小视频,言语间满是骄傲。
茶汤里的悄悄话
这学期最明显的变化发生在小雅身上。这个总是低着头的女孩,自从在茶艺展示中获得同学们掌声后,渐渐敢在课堂上举手了。上周她悄悄告诉我,每次给茶杯注水时,都觉得像是在给自己加油打气。
孩子们在茶香中学会了等待。等水温降到合适的度数,等茶叶慢慢舒展,等茶汤渐渐变浓。这种等待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。有时我看着他们专注的小脸,突然觉得我们不是在教茶艺,而是在种下一颗颗安静的种子。
班主任李老师说得特别实在:“自从有了茶文化课,我们班孩子吵架的少了,互相谦让的多了。上次两个同学为了一支铅笔闹别扭,结果一个说‘我请你喝茶吧’,就这么和好了。”
窗外的梧桐叶落了厚厚一层,教室里的茶香却始终萦绕不散。孩子们在这方小小茶席上,不仅学会了辨别六大茶类,更懂得了何为礼让,何为专注。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,我看着他们互相品评对方泡的茶,突然明白:这浸泡在茶汤里的童年,或许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温润的底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