丹江口200米附近的人约会,邻近区域寻友相聚
丹江口边的相遇奇缘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就在上周叁傍晚,我正沿着丹江口水库遛弯,手机突然弹出个提示。打开一看,原来是某个社交软件显示“丹江口200米附近的人约会”功能里有个新消息。说实话,平时我都不太理会这些,但那会儿夕阳正好洒在水面上,整个人都懒洋洋的,就随手点开了。
消息是个女孩发来的,头像是只橘猫。她说就住在临江的那栋白楼里,经常看见我在岸边散步。“你总穿着那件深蓝色外套对吧?”这句话让我愣了半天——原来在不经意间,我们都成了彼此风景里的常客。这种隔着两百米的熟悉感,突然让人觉得特别奇妙。
我们约在第叁天见面,地点选在两家店中间的那棵老槐树下。说实话,赴约前我反复琢磨,万一见面尴尬怎么办?毕竟“邻近区域寻友相聚”听起来美好,实际操作起来却让人心里打鼓。但转念一想,最远不过隔条马路,最近可能就住对门,这种距离总比跨城见面真实得多。
见面那天飘着细雨,她撑着透明的伞,怀里还真抱着头像里那只橘猫。现在想想,生活在丹江口这片的人好像都带着水汽的温柔。我们先去喝了杯茶,后来又沿着防波堤走了很久。聊起岸边那家烧烤摊的烟火气,凌晨捕鱼的船灯,还有总在广场下棋的老大爷——这些共同熟悉的场景,瞬间拉近了我们的距离。
后来我们常约着周末去逛早市,她教我挑应季的江鲜,我带她认岸边的水鸟。有回遇到她邻居,大爷笑呵呵地说:“早就该认识啦,你们一个住3单元,一个住5单元。”这话让我恍惚了一下,城市这么大,我们却在两百米的半径里相遇。
现在傍晚散步时,我常看见其他年轻人也在这片区域相约。有时是叁五好友坐在石阶上聊天,有时是情侣并肩看日落。丹江口200米附近的人约会渐渐成了我们这片的常态,这种带着地理温度的相识方式,比在虚拟世界里漫无目的地匹配要踏实得多。
昨天她给我发了张照片,是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棵老槐树。树荫下又有两个年轻人站着聊天,神情和我们当初一样,带着点拘谨又藏着期待。或许在每个人心里,都需要这样一片能走路到达的天地,让相遇少些奔波,多些自然而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