邛崃火车站附近站街,邛崃车站周边街景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0:50:53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台外的另一番光景

每次路过邛崃火车站,我总习惯在出站后放慢脚步。这座小城的车站不算大,但足够热闹。拖着行李箱的旅客匆匆走过,司机师傅们靠在车门边闲聊,空气中飘着当地小吃摊的香味。而我的目光,却总是不自觉地被那些站在路边的人吸引——不是旅客,也不是接站的,他们就那样叁叁两两地站着,像是这片街景里固定的摆设。

说实话,第一次注意到他们时,我心里还犯过嘀咕。这些人既不急着赶路,也不像在等人,就只是站着,偶尔互相低语几句。时间长了,我才渐渐明白,这大概就是本地人说的“站街”——不是贬义,更像是一种生存状态。他们中有中年人,也有看起来刚毕业的年轻人,穿着朴素,脸上带着那种既期盼又略显疲惫的神情。

老陈是我在这儿认识的第一个熟人。他在火车站对面开了家杂货店,偶尔我会去他店里买瓶水。“都是找活干的,”有一次他朝窗外努努嘴,“装修的、搬家的、通下水道的,有什么零活他们都接。”老陈说,这些人大多住在附近,早上五六点就来了,要是运气好接到活,能挣个一两百,要是接不到,就在这儿耗上一整天。

我试着和其中一位聊过。那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汉子,皮肤黝黑,手里拎着个旧工具包。“没办法啊,”他笑了笑,眼角挤出深深的皱纹,“家里两个孩子上学,光种地哪够?”他说他们这行也看运气,有时候连着几天没活,有时候一天能接两叁单。问他在哪儿等不是一样,为什么偏要来火车站?“这儿人多啊,”他指指出站口,“刚来邛崃的人,很多需要帮忙搬行李或者问路的。”

渐渐地,我开始留意到更多细节。那个总穿蓝衬衫的大叔专接装修零活,工具包里锤子、尺子一应俱全;几个年轻些的会互相分享手机里的招工信息;还有个总戴着草帽的大姐,据说特别会带孩子,经常被请去当临时保姆。他们构成了邛崃车站周边街景中最真实的一面——不是旅游手册上的风光照片,而是活生生的、为生活奔波的人群。

下雨天的时候,他们会退到车站廊檐下躲雨,但眼睛依然望着来往的人群。有次我看到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开车过来,说了几句,两个工人就提着工具上了车后斗。车子开走时,留在原地的人眼神里有着明显的羡慕。这种微妙的竞争关系,在这片小小的区域里每天都在上演。

附近商铺的人似乎也习惯了他们的存在。便利店老板会允许他们接点热水,快餐店的服务员对他们自带午饭也见怪不怪。这种默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——他们既是这条街的旁观者,也是参与者。当火车鸣笛进站时,所有人都会不自觉地挺直腰板,目光投向下车的人流,那一刻,期待写在每个人的脸上。

黄昏时分,站街的人渐渐散去。没接到活的人把工具收好,推着自行车慢慢往家走。路灯次第亮起,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明天清晨,他们又会准时出现在这里,继续等待下一个机会。这就是邛崃火车站附近最普通的日常,也是这座城市呼吸的节奏。

站台里,列车载着人们去往远方;站台外,这些人守着自己的方寸之地,等待生活给予的每一次可能。或许这就是生活的两面——有人向往远方,有人坚守当下。而邛崃车站周边街景,恰好把这两种状态都容纳在了它喧嚣而又平静的怀抱里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