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阳女学生喝茶群,女生茶话交流小组
最近在朋友圈里,总能刷到“资阳女学生喝茶群”的聊天截图。几个要好的学姐学妹拉了个小群,本来只是约着周末去滨江路新开的茶馆坐坐,没想到这个群渐渐成了大家生活中特别的存在。
说是喝茶群,其实没人真在乎喝的是什么茶。上周六下午,五六个人窝在茶馆的沙发里,有人捧着桂花乌龙,有人点的茉莉花茶,还有个学妹非要喝珍珠奶茶,被大家笑着说了句“叛徒”。玻璃窗外是缓缓流过的沱江,阳光透过竹帘洒在木桌上,斑驳的光影随着茶水热气轻轻晃动。我们聊着课堂上的趣事,吐槽食堂又涨价的饭菜,偶尔也会说起对未来的那点迷茫。
茶香里的悄悄话
记得有次下着小雨,整个茶馆格外安静。不知谁起了个头,大家突然聊起了藏在心里的那些事。大叁的琳琳小声说,她其实不想考研,但爸妈特别坚持。“每次视频,他们都要问复习进度,我只好把考研书摆在最显眼的地方。”她转动着手中的茶杯,语气里有些无奈。
这话像打开了某个开关。大二的小敏接话,她父母一直希望她毕业后回老家考公务员,可她想去成都的设计公司试试。“我知道他们是为我好,但是...”话没说完,她轻轻叹了口气。那天下午,我们说了很多平时不太会说的话。奇怪的是,把这些纠结说出来后,好像也没那么沉重了。茶杯里的水凉了又续,续了又凉,就像我们反复思考的这些选择。
这种轻松的交流氛围,让女生茶话交流小组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“避风港”。不像在教室里要正襟危坐,不像在社团里要注意言行,在这里,你可以暂时放下那些“应该怎么做”的期待,做个稍微任性点的自己。
群里最活跃的大一学妹小雨,上周突然在群里发了个哭脸。“微积分好像真的学不会了...”后面跟了叁个大哭的表情。不到十分钟,大四的学姐就把自己的笔记拍照发了上来,还约她周末一起补习。这种随时能得到的回应,让人特别踏实。
从线上到线下的小温暖
这个群最神奇的地方,是它真的把线上聊天变成了现实的陪伴。上个期末,大家约在图书馆复习,每个人的保温杯里都泡着不同的茶。累了就凑在一起小声聊几句,或者互相抽查重点。考完最后一科那天,我们直接奔向常去的那家茶馆,老板看到我们就笑了:“老规矩?”
现在想想,这个资阳女学生喝茶群之所以能留住大家,大概就是因为它没什么“必须”。不必每次发言都要有意义,不必每句话都要正确。你可以安静地看着别人聊天,也可以突然冒出来说些没什么逻辑的心里话。这种松弛感,在现在这个什么都讲究效率的时代,反而成了最珍贵的东西。
昨天群里还在讨论,要不要这周末去尝尝雁城新开的茶餐厅。有人提议穿汉服去,有人说要带自己做的点心。看着不断跳出的新消息,我突然觉得,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,或许就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。在茶的清香里,我们分享着彼此的成长,也见证着各自人生中那些微小却重要的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