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小巷深处的150元情缘
那条藏着故事的小巷
齐齐哈尔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十一月,巷子口的铁皮烟囱就冒起了白烟。我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往巷子深处走,心里惦记着老张头说的“150的爱情”。
老张头的修鞋铺就在巷子拐角,十平米不到的小屋,墙上的挂历还停在叁月份。我去取修补的靴子时,他正往鞋底抹胶水,头也不抬地说:“巷尾那家面馆,两个人吃碗面加个肉菜,正好150块。”他说的“爱情”,原来是指这个。
面馆没有招牌,玻璃门上贴着褪色的“牛肉面”叁个字。推开门的瞬间,热气糊住了眼镜。老板娘系着围裙在灶台前下面,老板端着两碗面从窄道里挤过来,胳膊肘差点碰倒墙角的醋瓶。店里有叁张桌子,最里头那桌坐着一对年轻男女,合吃一碗面,女孩把牛肉都夹到男孩碗里。
“加盘酱骨头吧。”老板把面放在我桌上时突然说,“今天特价,加上面刚好150。”我这才发现那对小情侣只要了一碗面。男孩耳根发红,女孩低头抿嘴笑。最后酱骨头还是上了桌,老板娘送的,她说:“天冷,多吃点。”
后来我常去那家店,渐渐知道了些事。老板夫妇下岗后开了这家店,今年是第二十年。物价涨了好几轮,他们最贵的套餐始终卖150块。老板娘有次擦桌子时说:“刚开店那会儿,两个工人来吃面,凑不出十块钱。现在好了,150块都能点齐叁菜一汤。”
冬天最冷的那天,巷子里的水管冻住了。老板用铁壶一壶壶从隔壁烧水店提水回来,鼻尖冻得通红。那对小情侣也在,女孩帮老板娘剥蒜,男孩在修漏风的窗户。四点刚过,老板娘突然关了火:“今天打烊早,都留下来吃饭吧。”
六个人围坐在拼起的长桌边,火锅咕嘟咕嘟冒着泡。老板开了瓶白酒,说这是儿子从外地寄回来的。老张头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,带了一包花生米。“这巷子啊,”他抿了口酒,“九八年发大水,大家把床板拆了搭浮桥。零叁年闹非典,整条巷子的人轮流给隔离户送菜。”
火锅的热气模糊了每个人的脸。我突然明白,150块从来不是衡量爱情的标尺,而是这条巷子约定俗成的默契——让每个走进来的人,都能体面地吃顿热乎饭。就像老板说的:“谁没有难的时候?添双筷子的事。”
开春时我再经过巷子,那对小情侣在店门口支了个卖糖葫芦的摊子。女孩笑得眼睛弯弯的,递给过往的小孩糖葫芦,男孩在一旁熬糖浆。阳光斜斜地照进巷子,修鞋摊、面馆、糖葫芦摊,还有巷口新开的理发店,都镀了层金边。
昨晚路过时,听见老板娘在算账:“猪肉又涨了,咱那150的套餐...”老板打断她:“涨啥涨,土豆白菜不能做菜?”巷子深处的灯光昏黄,却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