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梁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吕梁周边叁百元的情感际遇
老刘在电话里那头嘿嘿一笑,说叁百块就能在吕梁附近遇到爱情,我差点把搪瓷缸子撂地上。这年头城里相亲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,可他说得挺像那么回事——山坳里的集市,穿碎花衬衫的姑娘,还有傍晚六点准时路过的中巴车。
半信半疑的,我还是揣着叁百块钱往吕梁周边去了。中巴车在山路上晃荡,窗外是层层迭迭的梯田。邻座大爷递过来一根自家种的旱烟,烟雾缭绕里说起他当年用两担粮食娶回媳妇的事。“现在叁百块能干啥?”他眯着眼笑,“可在这儿,够你陪人家姑娘赶叁回集哩。”
碎花衬衫和竹编篮子
镇上的集市比想象中热闹。穿碎花衬衫的姑娘确实有,在菜摊前挑西红柿,竹编篮子里装着刚割的韭菜。我跟在她后头转了两圈,终于鼓起勇气问她这韭菜怎么卖。她回头瞅我一眼,眼睛亮晶晶的:“自家地里的,不要钱。”顺手塞给我一把。
后来熟了她才说,那天早知道我是外乡人。“我们这儿没人穿运动鞋赶集。”她笑得腼腆。那把韭菜我带回招待所,老板娘帮忙炒了鸡蛋,香得很。
我们真去赶了叁回集。头一回她教我认山野菜,第二回坐在街边吃叁块钱的碗托,第叁回...她把手揣进我外套口袋,说开春了山桃花该开了。叁百块钱的故事就这么简单,简单得像山涧水,叮叮咚咚地就流进了心里。
现在偶尔还会想起那辆中巴车。它载着山外的人进来,也载着山里的人出去,来来往往间,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——比如真心,比如黄昏时炊烟升起的形状。这些哪是叁百块钱能衡量的呢?不过是刚好,在那个春天的吕梁附近,它们都有了价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