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城约附近200米学生点,肥城附近学生约200米地点
肥城的学生聚集点
最近总听人提到肥城约附近200米学生点,说实话,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我还挺纳闷的。这是什么地方?怎么突然就成了大家闲聊的话题?后来经过几次实地走动,我才慢慢摸清了些门道。
那天下午正好路过学校附近,我特意放慢脚步观察。果然,在离校门不远的地方,叁叁两两的学生聚在一起。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正低头看手机,时不时抬头张望;几个女生站在树荫下说笑,书包随意搭在肩上。这大概就是大家说的肥城附近学生约200米地点吧。
要说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偏爱这块地方,我倒是有几点发现。首先嘛,这里既不紧挨着校门,又不算太远,差不多就是二百米左右的距离。站在这里等人,既不会错过约好的朋友,又不用挤在熙熙攘攘的校门口。再说了,周围有几家小吃店,等人时买杯奶茶,边喝边等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
我注意到有个穿红色外套的女生,每隔几天就会出现在这里。有时候她靠在栏杆上背单词,有时候和同学讨论作业。看来这个肥城约附近200米学生点已经成了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这种习惯性的碰面方式,倒比现在动不动就发定位来得更有人情味。
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,在手机通讯这么发达的今天,年轻人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见面方式。约在熟悉的地点,不用精确到几分几秒,给对方留点宽松的时间。这种默契,恐怕只有经常在这片活动的学生才能领会。
有一次下着小雨,我远远看见两个男生共撑一把伞站在老地方。虽然天气不好,他们还是如约而至。这种坚持,让我对这个普通的碰面地点有了新的认识。肥城附近学生约200米地点已经不单单是个地理坐标,更像是他们之间不言而喻的约定。
随着观察次数增多,我发现不同时段来这里的人也不太一样。放学后的时间段最热闹,大家相约一起去吃饭、逛街;周末上午则显得安静许多,偶尔有几个背着画板的学生在这里集合,估计是要去写生。
说来也怪,就是这短短二百米的距离,恰好创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缓冲地带。既在校园范围之内,又带着点校外的自由气息。学生们在这里碰头,既方便又自在,难怪会成为大家心照不宣的聚集点。
现在每次路过那个肥城约附近200米学生点,我都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。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,等待时略显焦急的神情,见面时开心的笑容,仿佛也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。这种简单的约定方式,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,反而显得格外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