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棱新茶论坛,穆棱茶友交流分享会
这几天路过城东老茶叶市场,发现不少人提着印着“穆棱新茶”的纸袋。这才想起又到了春茶上市的季节。说来也巧,上周六我就被朋友硬拉去参加了穆棱新茶论坛,没想到收获还挺多。
那天下午的穆棱茶友交流分享会设在文化馆二楼。刚进门就闻到满屋茶香,长桌上摆着七八个白瓷盖碗,旁边放着今年刚到的头采毛尖。主持活动的陈师傅笑着招呼大家:“今天咱们不搞那些虚的,就是喝茶聊天。”
茶香里的家常话
有位大姐端着茶杯端详半天,忽然说:“这茶汤颜色真透亮,像琥珀似的。”旁边戴眼镜的老先生接话:“可不是嘛,我喝穆棱茶十几年了,每年春天的头采茶就是这个味道——鲜灵灵的,带着点板栗香。”他慢慢啜了一口,眯起眼睛:“嗯...这回的比去年还要甜润些。”
陈师傅边给大家续水边解释:“今年春天雨水匀,茶叶长得慢,内涵物质就更丰富。你们细品,第叁泡开始会有淡淡的花香。”果然,等到第叁泡时,茶汤在舌尖上真的泛出若有若无的兰花香。这种细微的变化,要不是大家凑在一起品评,一个人在家喝茶还真不一定能留意到。
坐在我对面的年轻茶商小王掏出手机,给大家看他上周去茶山拍的照片。漫山遍野的茶园青翠欲滴,采茶人正弯腰采摘。“现在都是人工采摘,一芽一叶,这样炒出来的茶才形味俱佳。”他滑动屏幕,露出无奈的笑容:“就是人工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喽。”
茶盏里的学问
说到泡茶方法,现场顿时热闹起来。有人坚持要用95度的水,说这样才能激发出茶香;有人却说春茶娇嫩,85度就够了,否则会烫坏茶叶。两位老茶客各执一词,差点要当场比试。
最后陈师傅打了个圆场:“其实啊,喝茶这事很个人。就像有人爱吃嫩豆芽,有人偏爱咬起来咯吱响的,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。”他拿出两个盖碗,用不同水温同时泡了两杯茶,“大家尝尝看,喜欢哪杯就喝哪杯。”
我两杯都试了试,还真的分不出明显的高下。只是水温高的那杯香气更奔放,水温低的那杯回味更甘甜。这让我想起家里那套落灰的茶具——看来周末可以翻出来,也学着好好泡杯茶了。
聊到兴头上,有位阿姨从布包里掏出自己做的茶点:绿豆糕和桂花糖。微甜的茶点配上清冽的茶汤,倒是相得益彰。她说这是她外婆传下来的搭配,每年春茶上市时都要做几次。“喝茶不能光喝,得有点甜东西衬着,茶的回甘才更明显。”
窗外天色渐暗,这场穆棱茶友交流分享会也接近尾声。大家互相留了联系方式,约好下个月新茶大量上市时再聚。我提着主办方送的茶样走在回家的路上,心里盘算着明天就去买套像样的茶具。或许,这样充满茶香的日子,才是这座城市最本真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