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州乡镇可约全国空降,本地可约全国上门
最近跟老家表哥视频聊天,发现他们镇上五金店的生意特别红火。仔细一问才知道,原来老板儿子搞了什么德州乡镇可约全国空降的物流服务,连云南的菌菇、大连的海带都能叁天送到镇上超市。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半天,现在农村的物流网络真是越来越厉害了。
从集市到快递柜的变迁
记得小时候跟奶奶赶集,卖鸡蛋要挑着担子走五里山路。现在可好,村里小卖部门口都立着智能快递柜,老太太自己就能扫码取件。前几天二姨还在家族群里炫耀,说是网上买的广州点心直接送到了村头,包装里的冰袋都没化。这种本地可约全国上门的服务,确实让城乡距离缩短了不少。
我们镇上的电器商老张去年开始转型,现在店里叁分之一收入来自帮村民代购家电。他说现在送货的师傅都带着安装工具,空调、热水器都是装好调试完才走。有回隔壁村订了台冰柜,从山东工厂发货,第叁天就直接送进院子了。这种服务模式在咱们这儿还挺新鲜的。
不过这种变化也不是突然发生的。前两年镇上修省道的时候,好多人都抱怨堵车耽误事。现在回头看,路网畅通确实给物流创造了条件。我表哥说他现在进货都敢接急单了,反正一个电话就能叫到跑专线的货车。
前两天遇到县城开服装店的刘姐,她说现在每周固定有杭州的服装厂往她店里发货。有时候客户要特定款式,她手机下个单,隔天就能挂到店里衣架上。这种效率放在五年前,怕是连想都不敢想。
当然也有人不太适应这种变化。村头的王大爷就说,现在连卖豆腐的都搞微信接单配送了。但他转头又乐呵呵地让我教他怎么用手机查快递到哪儿了——他闺女从苏州寄来的膏药正在路上呢。
看着乡镇超市里摆着海南芒果、新疆红枣,突然觉得这种德州乡镇可约全国空降的便利,正在悄悄改变着乡亲们的生活习惯。以前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外地特产,现在都成了日常购物车里的常客。
晚上路过镇上的物流站点,七八个工人还在忙着分拣包裹。负责人说他们现在每天要处理叁千多件快递,双十一那天光电动车就跑了二百多趟。这种热闹场面,倒是给小镇的夜晚添了不少生机。
回家时碰见邻居家小两口正在拆包裹,说是给孩子买的北京出版社的绘本。记得我们小时候看的课外书,基本都是县城书店里积灰的旧版本。现在孩子们能接触到的东西,确实比以前丰富多了。
躺在床上刷手机,看到初中同学在朋友圈晒刚收到的景德镇茶具。配文写着“朝发夕至真不是吹的”,定位就在咱们镇中心小学对面。看来这种物流便利,已经渗入到乡镇生活的各个角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