陇南学生品茶工作室,学生茶艺实践坊交流活动
最近路过学校后街,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——陇南学生品茶工作室。透过玻璃窗能看见几组学生围坐在原木茶桌前,手里捧着白瓷杯说说笑笑。这让我想起大学时在社团活动室泡速溶奶茶的日子,现在这群年轻人居然正儿八经地办起了茶艺实践坊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推门进去时正好遇上他们在办学生茶艺实践坊交流活动。有个扎马尾的女生正在教大家温杯烫盏,青瓷茶具在她手里转得像模像样。“我们这儿不讲究那些繁文缛节,”她笑着把茶荷递给我,“就是想让同学们在赶论文的间隙,能有个放松的地方。”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兰花香,那是今年新到的太平猴魁,几个经济系的同学边品茶边讨论着茶产业数据,倒把学术交流变成了茶会。
坐在角落的男生给我看他记录的茶味笔记:“上回尝的滇红有蜜糖香,今天的单丛居然带着栀子花味。”他手机里存着二十多种茶叶的感官记录,说这是在茶艺实践坊养成的习惯。负责茶艺演示的王同学告诉我,他们最近还在研究陇本地的茶园,把春茶秋茶做成对比品鉴套装,连外国留学生都跑来参加活动。
窗边的长桌上摆着几个化学实验用的天平,原来是食品科学专业的同学在测量不同水温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。有个戴眼镜的姑娘正在本子上画曲线图,嘴里嘀咕着:“85℃冲泡的氨基酸溶解度最佳...”这场景让人恍惚觉得走进了实验室,只不过空气里弥漫的是令人舒畅的茶香。
当传统遇见青春
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。这些年轻人不仅学习传统茶道,还在开发符合学生口味的调饮茶。用本地产的蜂蜜调和涩味,加入当地的山楂干增加风味,甚至尝试用冷萃工艺制作适合夏日的茶饮。几个美术系的同学正在设计茶叶包装,素描本上画着融合了陇南剪纸元素的图样。
“刚开始父母还以为我不务正业呢,”负责账目的李同学给我斟了杯茶,“后来听说我们通过茶艺实践坊认识了农学院的教授,还准备合作开展助农项目,这才转变态度。”他翻开记账本给我看,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笔茶叶采购的来源,有些竟然直接来自陇南的茶农。
暮色渐浓时,工作室里点起了暖黄的灯笼。有个男生抱着吉他在角落里轻轻弹唱,茶杯里的水汽随着旋律轻轻摇曳。我忽然理解了这个陇南学生品茶工作室存在的意义——它不只是个喝茶的地方,更像是年轻人在课业压力下为自己开辟的桃花源。当茶香遇见书香,当传统遇见青春,这里便成了文化交流与心灵栖息的独特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