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,合肥百米内附近的人上门
最近有个朋友搬到了合肥的新小区,晚上闲着无聊想找邻居喝喝茶,结果在小区里转悠半天愣是没找着人。他跟我吐槽说,现在住楼房的人怎么都关起门来过日子了呢?这话让我想起现在很多手机软件上“合肥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”这类功能,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科技把人际关系变得既近又远。
前两天我下楼取快递,碰见住在隔壁单元的老王。他举着手机跟我说,现在用手机就能看到同个小区的球友,约着打场羽毛球比在微信群里喊人方便多了。我好奇凑过去看,果然在他手机屏幕上看到几个百米内的邻居头像。“合肥百米内附近的人上门”这种服务,倒是给生活添了些便利。
百米内的烟火气
我家楼下早餐店的张阿姨,上个月开始用起了同城配送。她乐呵呵地说,现在附近上班的年轻人都在手机上下单,她早上能多卖出去叁十多份蛋饼。有时候订单地址就隔着条马路,她系着围裙端着刚出锅的蛋饼小跑着送过去,那场景看着特别有生活气息。
不过啊,这种“附近的人”的功能也得用对地方。我表弟在合肥开了家宠物店,他店里的顾客八成都是住在叁公里内的居民。有次聊天他说,现在很多人宁愿在网上找附近的宠物店,也不愿意多走几步路去街角那家。这让我想起小时候,买酱油都要跑到街口小店,老板还能记得你家爱吃什么牌子的。
现在很多合肥本地的商家都学聪明了。小区门口的水果店老板把二维码贴在门口,附近住户扫码就能看到当天的新鲜水果。有时候我下班路过,看见他正忙着给隔壁小区送货。这种接地气的服务,倒是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广告实在多了。
有天晚上我家突然停电,我在业主群里发了条消息,没想到两分钟后就有人敲门。原来是住在同一栋楼的电工师傅,他刚从群里看到消息就带着工具包上来了。修好后我送他下楼,发现他就住在我楼下叁层。这事儿让我感慨,现代科技还真把“合肥附近的人一百米上门”变成了现实中的邻里互助。
现在很多合肥的社区都在搞“十五分钟生活圈”,说起来这和“合肥百米内附近的人上门”的理念挺像的。菜市场、理发店、维修点都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,老师傅们靠着手艺在街坊邻里间建立起了口碑。我家小区修鞋的刘师傅,现在都会用手机接单了,附近居民需要修鞋修包,发个消息他就能安排时间上门取件。
其实想想看,无论是现实中的邻里往来,还是手机上的“附近”功能,最重要的还是那份人与人之间的连接。科技只是工具,真正让生活变得温暖的,还是那份触手可及的邻里情。就像我妈妈常说的,远亲不如近邻,这话放在今天依然在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