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火车站后街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2 07:44:41 来源:原创内容

巷口的烟火气

泉州火车站后头,藏着条不太起眼的小巷子。说它藏得深吧,其实就在出站口往右拐个弯的地方,可来来往往的旅客大多拖着行李箱匆匆而过,很少有人会留意这个岔路口。倒是有几个本地模样的中年人,熟门熟路地钻进巷口那家快餐店,操着闽南话喊:“老板,来份咸饭配牛肉羹!”

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边的楼房挨得近,晾衣竿从这头伸到那头,挂着半干的衬衫和运动裤。下午四点多,阳光斜斜地打在墙面上,把那些斑驳的水渍照得发亮。巷子深处飘来一阵炸醋肉的香味,油锅里正滋啦作响,有个系着围裙的阿姨站在门口,用长筷子翻动着金黄色的肉块。

再往里走,能看见几家家庭旅馆的招牌。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坐在行李箱上打电话:“对,就在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里,挺方便的……”他说话时不停张望着巷口,像是在等什么人。旁边的便利店门口,几个老人坐在塑料凳上喝茶,茶盘就搁在石墩上,他们也不怎么说话,就这么慢悠悠地消磨时光。

夜晚的巷弄

天黑以后,巷子又是另一番光景。那些白天关着门的烧烤摊都支楞起来了,红色蓝色的塑料棚子底下坐着刚下火车的旅客。有个卖四果汤的小推车特别受欢迎,老板娘手脚麻利地往碗里加芋圆、仙草、红豆,最后浇上一勺冰凉的蜜水。常来的熟客都知道要叮嘱一句:“阿妹啊,石花膏多加点!”

我坐在摊子前的小板凳上吃汤圆时,听见旁边桌几个年轻人在商量明天的行程。“就住在火车站后街的小巷弄里多好,明早赶车方便。”穿格子衬衫的男生说着,咬了一大口烤鱿鱼。他的同伴却惦记着西街的民宿,两人争了半天也没个结果。

巷子尽头有家旧书店还亮着灯,老板是个头发花白的老伯,正戴着老花镜修一本泛黄的族谱。他说这条巷子存在几十年了,以前是附近村民去火车站摆摊踩出来的小路,后来渐渐成了现在这样。“别看巷子窄,什么都有哩。”他推推眼镜,“早上卖早餐,中午快餐店,晚上大排档,我们这些老街坊都不用出巷子。”

夜深时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24小时便利店还亮着灯,值夜班的小伙子在柜台后打着哈欠。偶尔有出租车拐进巷口,接走晚归的住客。晾在阳台上的衣服在夜风里轻轻晃动,像在诉说着什么秘密。

离开时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巷子,它就像火车站的另一个世界。外面是川流不息的马路和现代化的站前广场,而这里还保留着某种旧时光的节奏。也许下次经过泉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还会拐进来吃碗四果汤,听听巷子里那些寻常又温暖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