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男人喜欢的小巷子,华阴男子偏爱的小巷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9:18:02 来源:原创内容

华阴男人喜欢的小巷子

这条巷子在老城西门拐角,青石板被几代人的布鞋底磨得泛着光。清晨五点半,第一笼蒸馍的热气从巷口王老四家钻出来,混着煤炉子淡淡的烟火气,这时候巷子就开始醒了。

巷子窄,两边的屋檐快要碰在一起。老陈每天蹲在门槛上抽旱烟,眯着眼看邻居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歪歪扭扭地过去。“慢着点,前头李嫂晾着被单呢!”他总这么喊一声,声音不大,刚好穿过整条巷子。

说真的,你要问这巷子有什么特别,还真说不出了不得的。可老李头在这儿住了六十年,他常说,别处的高楼大厦看着光鲜,就是缺了这股子“人味儿”。什么是人味儿?大概是张家今天做臊子面,会给对门盛一碗;刘家修水管,左右邻居都会拎着扳手过来搭把手。

巷子中间有棵老槐树,底下摆着几张磨得发亮的竹椅。傍晚时分,男人们陆陆续续回来,很自然地就在这儿坐下。他们不太聊什么国家大事,说的都是些家长里短——孩子考试怎么样,谁家屋顶漏雨了,哪家的羊肉泡馍做得最地道。

我特别喜欢看他们下象棋。老张和老王每天都要杀两盘,棋盘是用油漆画在石凳上的,棋子缺了个角,用牙膏补的。他们下棋时话不多,偶尔说一句“你这马跳得刁钻”,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,只有棋子落在石板上的清脆声响。

华阴男子偏爱的小巷

往巷子深处走,光线暗下来,两侧土墙斑斑驳驳,露出里面的麦秸。墙上挂着几串干辣椒,红得发亮。老赵家的收音机永远在放秦腔,那嘶哑苍凉的调子,和这条巷子格外般配。

你说怪不怪,这条巷子里的男人,大多都不愿搬走。去年旧城改造,开发商来谈了好几次,条件挺优厚。可老孙头说:“我在这巷子里生,巷子里长,听不见邻居的咳嗽声,我睡不着。”这话听着有点倔,可巷子里的男人都懂。

冬天太阳好的时候,他们会把椅子搬到向阳的那面墙根下,裹着厚厚的棉袄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。有时候干脆不说话,就那么眯着眼打盹,阳光把花白的头发染成金色。那样子,像是长在巷子里的一部分。

巷子尽头是刘师傅的剃头铺子,还是那种老式转椅,镜框的镀金已经剥落。刘师傅今年七十多了,手法依然利落。他给人剃头时很少说话,可来这儿的男人都愿意等——在这半个小时里,好像时间都慢下来了。

我记得有次问老陈,为什么这么喜欢这条巷子。他想了很久,指着巷口说:“你看那个石墩子,我七岁的时候就坐在上面写作业。现在我孙子坐在同一个地方写作业。”他顿了顿,“这巷子装着我们家叁代人的日子。”

黄昏时分,家家厨房飘出饭菜香。女人们站在门口喊男人回家吃饭,那声音在巷子里回荡,带着特有的腔调。男人们不慌不忙地应着,把最后一口烟抽完,才拍拍裤子起身。

夜深了,巷子重归寂静。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,把斑驳的墙影拉得很长。偶尔有晚归的人,脚步声在巷子里格外清晰,惊动了谁家的狗,懒洋洋地叫两声,又安静下来。

这条华阴男子偏爱的小巷,说不出哪里特别好,可就是谁也离不开。它像老酒,越陈越香;像旧友,越久越亲。生活在其中的人,早已和这巷子长在了一起,分不开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