藁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藁城火车站旁的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5:57:08 来源:原创内容

藁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我打小就熟悉。每次从车站出来,总要绕到这儿走一走。说不上为啥,可能就是图个清静吧。 ?♂?

这条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嫌挤。墙根的青苔长得厚实,雨水顺着瓦檐滴下来,在石板上敲出清脆的响声。巷口那家理发店的转筒还转着,红蓝条纹蒙了层灰,老师傅坐在藤椅上打盹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梆子戏。

巷子里的老手艺

往深处走,能听见修鞋摊的老张头敲锤子的动静。他在这巷子里摆了叁十年摊子,手指头缠满了胶布。"现在的年轻人呐,鞋底没磨平就扔咯。"他扶扶老花镜,把缝线在蜡块上蹭了蹭,"我这手艺,怕是传不下去喽。"巷子东头以前有个弹棉花铺子,如今改成了快递驿站,只有墙角那台老棉花机还留着,落满了灰尘。

傍晚时分,巷子突然热闹起来。放学的孩子追着跑,书包在背后一颠一颠的。卖糖炒栗子的叁轮车吱呀呀推过来,那股焦糖香能把整条巷子填满。王奶奶照例坐在门槛上择菜,见了熟人就招呼:"今儿的菠菜嫩得很,带点儿回去?"

要说这藁城火车站旁的小胡同最教人惦记的,还得是李婶的烧饼铺。她家的炉子支在巷子拐角,每天凌晨叁点就亮起灯。面剂子摔在案板上啪嗒响,芝麻撒得匀实,烤出来金灿灿的,咬一口直掉渣。赶早班的铁路工人都爱来这儿,两个烧饼夹肉,用油纸包了揣进怀里,能暖和半天。

车站与巷子的日常

火车鸣笛的声音从站台飘过来,在巷子上空打了个转。这声音我听了二十多年,就像老邻居的咳嗽声一样熟悉。有时候站台广播隐约传过来,巷子里的人都会下意识抬头听听——多半是哪个车次晚点了,或者提醒旅客别落东西。

前阵子巷子西头拆了两间老屋,说要拓宽消防通道。施工那几天,整条巷子都灰扑扑的。老住户们聚在槐树下议论,既盼着巷子能敞亮点,又怕变了味道。后来工程结束,大家发现其实没啥大变化,就是墙角多了几个消防栓,电线杆上的线路整理齐整了。

最妙的是下雨天。雨点打在瓦片上,顺着屋檐流成水帘。巷子里的石板路被洗得发亮,倒映着零星灯火。这时候要是从车站跑进巷子,就像突然跨进了另一个世界——站台上匆忙的脚步声被雨声盖住了,只剩下雨水敲打瓦当的韵律。

深秋时节,槐树的叶子落了一地。扫街的老赵也不急着清扫,任黄叶铺成毯子。他说这样踩着舒坦,沙沙的响声听着踏实。偶尔有旅客误闯进来,举着手机四处拍照,都说没想到火车站后面藏着这么个地方。

昨晚我又从那儿过,看见几个年轻人靠在墙边聊天。他们说是铁路技校的学生,刚分到车站实习。其中一个说,等发了第一个月工资,要请大伙儿去巷子深处的面馆吃刀削面。这话让我想起二十年前,我也在这条巷子里说过类似的傻话。

巷口那盏路灯还是老样子,灯罩有点歪,光晕黄澄澄的。它照着藁城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也照着来来往往的人。站台上的广播隐隐约约飘过来,而巷子里的生活,还在不紧不慢地继续着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