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阳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,朝阳女子学院后街现在好玩吗
前几天路过朝阳区,突然想起大学时常去逛的朝阳女子学院后街。那条窄窄的小巷子,曾经挤满了卖文具的小铺、奶茶店和卖鸡蛋灌饼的摊贩,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?
拐进熟悉的路口,第一眼就看到那家绿色招牌的奶茶店居然还在。老板娘还是记忆里那个绑着马尾的阿姨,只是头发染成了栗棕色。她正踮着脚给新来的店员示范怎么封杯,动作还是那么利索。我要了杯原味奶茶,味道和八年前一模一样,连吸管上那个小太阳图案都没变。
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小店
往里走几步就闻到了熟悉的葱油香。卖鸡蛋灌饼的大叔还在老位置,不过摊位换成了带玻璃罩的小推车。等着煎饼的间隙,大叔边翻面边念叨:"现在不让露天摆摊啦,得注意卫生。不过姑娘你放心,酱料还是那个配方。"咬第一口时,酥脆的饼皮混着甜面酱的滋味,瞬间把人拉回逃课买早餐的大学时光。
文具店倒是扩大成了两间门面。以前总来这儿买活页纸,现在店里除了文具,还摆满了手机壳和文创胶带。老板娘坐在柜台后串手链,看见我在货架前转悠,抬头笑笑:"现在学生都喜欢这些亮闪闪的小玩意儿。"
转角那家旧书店让我最惊喜。本以为早关门了,没想到只是往里挪了十几米。店里还是那股旧纸特有的味道,书架间挂着"空调开放"的手写牌子。戴老花镜的店主正给一摞旧书贴标签,听说我是毕业多年的校友,特意从收银台底下找出本绝版的校园诗集:"留着给你们这些老顾客的。"
新旧交织的烟火气
当然也有变化。原来卖麻辣烫的位置开了家网红咖啡店,穿着洛丽塔裙的女生们在门口拍照。但斜对面那家十年老店的麻辣烫招牌依然亮着,红色灯箱上"学生价"叁个字格外亲切。这种新店与老铺并存的景象,反倒让街道显得更有生机。
修鞋铺的老爷爷还在树荫下摆摊,工具箱还是那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。他正给女生的帆布鞋换鞋底,旁边等着取鞋的姑娘在刷手机。这个画面莫名让人安心——无论时代怎么变,总有人需要修补旧物,也总有人守着手艺。
天色渐暗时,后街渐渐热闹起来。下课的学生们挤在炸鸡排店前排队,刚下班的白领在水果摊挑荔枝。路灯次第亮起,把整条街照得暖融融的。卖花叁轮车摇着铃铛经过,车斗里的茉莉花串散发着清香。
临走前又绕回奶茶店买了杯柠檬水。老板娘找零钱时突然说:"记得常回来看看啊,我们这些店都在呢。"我捏着冰凉的水杯,突然觉得这条街就像个老朋友,虽然换了件新衣裳,骨子里还是那个温暖的模样。
或许对于朝阳女子学院后街来说,"还可以玩吗"从来不是问题。那些熟悉的味道还在,老店铺还在,就连空气中飘着的年轻朝气都没变。它只是随着岁月自然地生长着,既留着旧时光的温情,又添了新岁月的活泼。这样的后街,大概会一直热闹下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