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邮200米内寻找附近约会,近距离发现身边约会对象
这两天我刷朋友圈,看到好几个熟人都晒了在高邮老城区散步的照片。青石板路、运河边的微风,还有那些藏在巷子里的咖啡馆,看着就让人心动。我突然冒出个念头:要是能在这儿,找个聊得来的人一起走走,该多惬意啊。可问题来了,平时工作忙,社交圈又固定,上哪儿去认识新朋友呢?
正发愁呢,手机“叮咚”一声,推送了个本地生活贴士。你猜怎么着?标题就是“高邮200米内寻找附近约会”。我心里咯噔一下,这不正好说到我心坎里了吗?点开一看,原来是教大家怎么用手机定位功能,发现身边那些同样想找人喝杯茶、聊聊天的小伙伴。
原来转角真的能遇到“聊”
说真的,刚开始我觉得这事儿有点悬。两百米能有多大?不就是从家门口走到小区门口的距离嘛。可试了两次才发现,这个距离设置得挺巧妙的。太远了没动力赴约,太近了又觉得像邻居串门。两百米刚好,溜达着就过去了,见面不成还能顺路买杯奶茶,怎么都不亏。
我记得上礼拜叁下班后,就在护城河边的茶社见了一位书友。我们都喜欢汪曾祺先生的作品,从《受戒》聊到高邮的咸鸭蛋,不知不觉就坐了两个钟头。临走时她还笑着指指对面:“我就住那栋楼,过来也就五分钟。以后发现新书单随时叫我哈。”这种不紧不慢的相遇,比那些正儿八经的相亲自在多了。
现在生活节奏快,大家好像都习惯了线上热聊、线下冷漠。但在高邮这样的小城,反倒保留着些人情味。有时候我坐在文游台附近的石凳上,看着叁叁两两的陌生人因为共同的兴趣聚在一起下棋、拍照,忽然觉得:近距离发现身边约会对象这事儿,本质上不就是找回那种自然而然的交往方式吗?
当然啦,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。我通常会把见面地点选在吾悦广场这样的开放场所,白天见面更踏实。另外也别急着交换太多个人信息,先从共同的爱好聊起,就像认识个新同学那样轻松。要是感觉不对,礼貌告别就好,反正都在两百米范围内,真要有缘还会再遇到的。
最近秋高气爽,我常看见年轻人在盂城驿的梧桐树下相约拍照,也遇到过相约去尝时令蟹黄包的美食搭档。这种模式妙就妙在:既保留了陌生人初识的新鲜感,又因为地理位置的亲近,莫名多了几分安全感。毕竟在同个街区生活的人,总带着些相似的作息节奏和生活印记。
手机又震了一下,提示附近有位置相近的茶友刚上线。我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,想着要不要约个明早的早茶。或许就在两百米内的某家茶楼,又会遇见个有意思的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