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,博乐学生50元一小时相约
这两天在小区门口,总看见几个初中生模样的孩子聚在一起,手里举着个小纸牌。走近一看,上面写着“辅导小学生作业,一小时50元”。
带头的男孩叫小磊,博乐中学初二的学生。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挠头说,刚开始举牌子的时候,脸都快烧起来了。现在倒是习惯了,还主动给我算账:周末教四个小时,一个月下来,买参考书、文具的钱都够了。
这事儿是怎么开始的
小磊说最早是因为帮邻居家小孩讲了道数学题,对方硬塞给他二十块钱。他这才发现,原来自己学的知识真能变现。后来和班上几个同学一合计,干脆组了个“学习帮扶小队”。
“我们收得比家教机构便宜一半还多,”另一个扎马尾的女孩插话,“而且我们刚从小学生过来没几年,他们哪里听不懂,我们最清楚。”她说有次教孩子背古诗,用上了自己编的顺口溜,那孩子五分钟就背会了。
价格实惠是个重要因素。现在很多家长都在打听这种博乐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模式,觉得既解决了孩子的作业难题,又不会给家里造成太大负担。
有个家长告诉我,请大学生家教一小时起码一百二,初中生教小学生刚刚好。“这些孩子解题思路更贴近,讲题方式也生动。”
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
我发现,这些孩子并不只看重那五十块钱。小磊说,第一次靠自己能力赚到钱时,他把那张五十块钱压在书桌玻璃板底下,整整一个星期没舍得花。
“比我考全班第叁还开心,”他眼睛亮晶晶的,“那感觉不一样,这是我自己挣来的。”
班里最内向的小雯现在敢主动给小学员讲解题目了。她妈妈偷偷告诉我,女儿为了准备好每次辅导,会把小学课本重新看一遍,笔记做得比自己的作业还认真。
这种博乐学生50元一小时相约的模式,似乎给了他们一个提前接触社会的机会。虽然只是小小的辅导班,却要自己联系家长、安排时间、准备教学内容,一套流程下来,管理能力不知不觉就锻炼出来了。
有个爸爸特别有意思,他说儿子当家教后,反过来把自己学习抓得更紧了。“生怕教错了丢面子,期末数学居然冲进了前五名。”
悄悄发生的变化
这些初中生告诉我,他们现在对“工作”有了全新的理解。过去觉得父母给钱是天经地义,现在才知道,原来赚钱要付出这么多时间和精力。
小磊说了个细节。有次小学员怎么也学不会两位数除法,他急得满头汗,差点想发脾气。突然就理解了自己老师当年的心情,回家还破天荒给班主任发了条感谢短信。
孩子们之间也形成了小型的互助网络。谁接到单子但时间冲突了,就在群里问问谁能替;遇到教不会的难题,大家一起出主意。这种博乐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活动,反而让同学关系更紧密了。
隔壁班的老师发现后,不但没反对,还悄悄给他们提了些教学建议。比如怎么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,怎么设计小游戏巩固记忆。
现在这个小团队已经发展到十几个人,还细分成语文组、数学组。有个小学员连续来了一个月后,数学破天荒考了八十分,他妈妈特意送来一箱牛奶,孩子们推辞不掉,最后放在教室后面,谁渴了就去拿一盒。
看着这些半大的孩子,既保持着学生的单纯,又早早体验着成长的滋味。五十元一小时,对他们来说,早已超出了零花钱的意义。或许这就是最朴素的实践课,在习题册和现实生活之间,他们正小心翼翼地搭建属于自己的桥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