慈溪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慈溪火车站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4 02:51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巷子,还在那儿

每次从慈溪火车站出来,深吸一口气,那股混合着旅途疲惫和家乡熟悉感的味道里,总会不自觉地朝右边瞥一眼。那边,就是那条慈溪火车站小巷子。它好像被飞速发展的时代给落下了,固执地守在车站旁边,成了另一番天地。

说它是慈溪火车站小巷子,其实有点抬举它了,它就是两排老房子中间挤出来的一条缝儿。脚下的石板路不平整,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,缝隙里还倔强地冒出几丛青苔。阳光得费好大劲儿才能从两侧屋檐的夹缝里漏下来,在坑洼的地面上印出几块晃眼的光斑。这儿的声音也和车站广场上的喧闹完全不同,拉杆轮子的轰鸣到了巷口就像被一道无形的墙挡住了,里头只剩下老太太们用方言聊天的软糯语调,还有不知哪家厨房里传来的滋啦啦的炒菜声。

巷子口第一家,是个剃头铺子。老师傅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,手里的推子还是那种老式的,带着电线,发出嗡嗡的、有点沉闷的响声。我去理过一次发,师傅话不多,但手艺是稳的。他不用问你想要什么发型,看一眼,就知道该怎么下剪子。坐在那张掉了漆的铸铁椅子上,看着镜子里自己慢慢变整齐的头发,心里会莫名地安定下来。这种体验,跟现在那些霓虹闪烁、小哥不停推销办卡的理发店,完全是两码事。

再往里走,能闻到一股旧书和纸张受潮后特有的味道。那是一间旧书店,小得几乎转不开身。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,总是埋在一堆书后面,听见风铃响,才慢悠悠地抬起头。店里的书没有明确分类,文学传记挨着武侠小说,八十年代的杂志摞在儿童连环画上。但你要是问他某本书,他眯着眼想一会儿,能准确地说出在哪个角落的第几堆。这让我想起那句老话,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在这儿淘书,靠的不是检索,是缘分。

有时候我会想,为什么我总是惦记着这条慈溪火车站小巷子呢?或许是因为,火车站本身代表着流动和告别,是人生的“进行时”;而这条紧挨着它的小巷,却像是一个“过去时”,它缓慢、陈旧,甚至有点不合时宜,但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确定性。你知道,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日新月异,无论你从多远的地方归来,它总还在那里,保持着原来的节奏。这种不变,让人感到安心。

它也像这座城市的一个记忆备份。高楼大厦、宽阔马路是慈溪光鲜亮丽的新名片,而这条邻近慈溪火车站小胡同,则保存着它更早的、更朴素的模样。那些斑驳的墙面,晾晒的衣物,午后打盹的猫,都在无声地讲述着一些快要被遗忘的故事。它让这座城市变得立体,有厚度,而不只是一张冰冷的规划图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巷子里的人家亮起了温暖的、略显昏黄的灯光。我又该走了,回到那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去。回头望了一眼那条慈溪火车站小巷子,它静静地卧在暮色里,与身后灯火通明的车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它还在那儿,这就挺好。下次回来,我大概还是会进去走一走,闻闻那旧书和饭菜混合的、生活的味道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