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山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,乐山少年与少女的互动日常
乐山的夏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些晃眼。操场上几个男生围在一起,不知在讨论什么有趣的事情。穿白色罢恤的男生突然拍了下大腿:“要不咱们组个乐队吧?”旁边扎马尾的女生正好经过,探头问了句:“缺主唱吗?”
空气突然安静了几秒。穿白色罢恤的男生挠了挠头,旁边的几个男生互相使着眼色。最后不知道谁先笑出了声,气氛一下子轻松起来。“行啊,”白衣男生说,“不过得先听听你唱得怎么样。”
第一次排练
放学后的音乐教室,夕阳把地板染成橘色。女生清了清嗓子,唱了段最近流行的歌。刚开始声音有点抖,后来渐渐放开了。唱完最后一个音,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麻雀的叫声。几个男生你看我我看你,白衣男生率先鼓掌:“厉害了!”
就这样,乐队莫名其妙凑齐了五个人。两个吉他手,一个贝斯,一个鼓手,加上这个临时加入的主唱。第一次完整排练简直是一场灾难,不是这里进早了就是那里跑调了。但奇怪的是,没人说要放弃。也许是因为每次练完,大家都会凑钱去买冰棍,边吃边聊刚才哪里可以改进。
白衣男生后来悄悄跟鼓手说:“其实她唱得比我们弹得好多了。”鼓手笑着推了他一把:“那你还总挑人家毛病?”白衣男生脸有点红,没接话。
那个特别的下午
要说真正的转机,还得是那个周日下午。大家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校园艺术节排练,突然下起暴雨。音乐教室的屋顶居然开始漏雨,正好滴在插座旁边。为了安全,只好暂时停下。
几个人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,看着雨幕发呆。主唱女生突然说:“其实我挺紧张的,以前从没在这么多人面前唱过歌。”白衣男生接话:“谁不是呢?我上次班会发言都紧张得手抖。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自己出糗的经历,笑声在雨声中格外响亮。
雨停的时候,天边出现了双彩虹。所有人都跑到操场上去看,湿漉漉的跑道映着七彩的光。不知是谁先起头,大家又开始讨论刚才那首歌怎么改会更好。这次的感觉不一样了,好像经过这场雨,彼此之间的那层隔阂被冲走了。
乐山男生和女生一起差差的时光,大概就是这样在一次次排练、一次次聊天中慢慢溜走的。有时候他们会在周末约着一起去江边,带着乐器,在岸边找块平整的石头就开始即兴演奏。路过的老人家会停下脚步听一会儿,偶尔还有小孩子跟着节奏手舞足蹈。
有次他们正在江边练习新歌,白衣男生的吉他弦突然断了。大家都愣住了,这首歌正好是他的蝉辞濒辞部分。主唱女生眨了眨眼,清唱起那段旋律。没有伴奏的声音在江风中显得格外清澈,其他几个人慢慢跟上,用拍手和哼唱代替了缺失的吉他声。那一刻,他们突然明白了什么叫默契。
校园艺术节那天,台下坐满了人。上台前五分钟,鼓手发现自己的鼓棒少了一根。正当大家慌作一团时,后勤组的一个女生默默递来备用的鼓棒。后来他们才知道,她偷偷来看过好几次排练,早就记下了他们可能需要什么。
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,灯光打得人睁不开眼。主唱女生深吸一口气,看向台下的观众,又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伙伴。白衣男生对她点点头,吉他声缓缓响起。
音乐响起的瞬间,所有的紧张都消失了。他们沉浸在旋律里,每一个节拍、每一个音符都那么自然。台下有熟悉的同学在挥手,班主任举着手机在录像,评委席上的老师随着节奏轻轻点头。
唱到第二段副歌时,主唱女生忽然即兴改了段旋律,白衣男生的吉他立刻跟上,其他乐器也顺势而为。这个临时的变化让整首歌多了些意想不到的味道,台下响起了掌声。
表演结束的时候,几个人在台上相视而笑。那种不需要言语就能懂彼此的瞬间,大概就是乐山少年与少女的互动日常中最珍贵的部分。虽然最后他们只拿了第二名,但谁都没在意那个奖状,反而是一起去校门口吃冰激凌庆祝时,讨论着下一个要排练什么歌。
后来乐队又加入了新的成员,有了更多有趣的故事。但最初这几个人,总是特别怀念那个漏雨的音乐教室,和第一次听到彼此歌声的下午。也许很多年后,当他们都长大了,各奔东西,还会记得在乐山的阳光下,曾经有那么一段时光,几个少年少女因为音乐聚在一起,创造了属于他们的旋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