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铜峡水磨工作室喝茶,水磨坊茶室品茗时光
青铜峡水磨工作室喝茶这件事,最初听朋友提起时,我脑海里浮现的是老电影里吱呀转动的水车和氤氲茶香。直到某个周末午后亲自走进这座改建自老水磨坊的工作室,才发现文字描述的万分之一都不及。
推开厚重的木门,石砌墙壁上还保留着当年固定水轮机的凹槽,墙角堆着几袋当地农户自家晾晒的决明子茶。穿蓝布衫的茶艺师正在给客人冲泡八宝茶,红枣和枸杞在玻璃杯中上下浮沉,像极了黄河岸边暮色里的渔火。
时光打磨的味道
老板是个四十岁上下的本地人,说话带着宁夏人特有的拖腔。他指着屋檐下残存的导水槽说:“小时候常来看磨坊主人用黄河水磨面,现在改磨茶粉了。”说着递来一盏现磨的杏仁茶,瓷杯边缘还沾着细碎的茶粉末。我注意到他泡茶用的仍是那种厚壁陶壶,壶底因常年炭火烘烤已显出龟裂纹路。
坐在临窗的位置,能看见青铜峡水库漾开的粼粼波光。隔壁桌的老茶客正用当地方言闲聊,说这家水磨坊茶室品茗时光最宜在雨后,那时能闻到被水汽激活的陈旧木香。我试着深吸口气,果然捕捉到若有若无的柏木气息,混着茶海里正在温着的滇红甜香。
茶艺师过来续水时,随手从陶罐里抓了把宁夏特产枸杞投入我的盖碗。深红色的果实渐渐舒展成饱满的灯笼状,让普通的绿茶顿时添了西北大地的暖意。她笑着说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喝法,黄河水养的枸杞配江南来的茶叶,倒成了特别的缘分。
暮色渐浓时,茶室角落的老式留声机开始播放秦腔唱段。沙哑的唱腔混着水磨工作室喝茶人续水的声响,竟意外地和谐。那位穿蓝布衫的茶艺师点亮了纸灯笼,暖黄的光晕洒在粗木茶桌上,把茶汤也染成了琥珀色。
临走时买了包他们自制的八宝茶,店主特意用牛皮纸包了叁层。走在青石板路上回头望去,那座改造后的水磨坊在夜色中亮着温润的灯,像被时光打磨过的老茶饼,外层斑驳,内里却封存着永不褪色的温度。